胡然不如松

出自宋代魏了翁的《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松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ú rán bù rú sō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受命独也正,岿然十八公。
人独匪正命,胡然不如松
()
受命:受命shòumìng∶接受命令或任务临危受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维烈受命对这次风暴进行调查。——《风海风暴和天气预报的产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god’swill]∶受天之命自古受命而王∶受教[齐景]公曰:“不幸有社稷之业,不择言而出之,请受命矣。”——《晏子春秋·谏上》听从号令徒属皆书:“敬受命。”——《史记·陈涉世家》
岿然:高高挺立而显得稳固的样子。

《寄题王才臣南山隐居六首·松庵》是宋代文学家魏了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受命独也正,岿然十八公。
人独匪正命,胡然不如松。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山松庵的隐居生活中的思考和感受。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的松树进行比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境遇和追求道德正直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松树和人的不同特征的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正直的思考和价值观的探索。

首句“受命独也正,岿然十八公”,诗人自称“受命”,意指他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认为自己的行为符合正道。他以“十八公”的姿态,形容自己的高尚品质和崇高境界。

接下来的两句“人独匪正命,胡然不如松”,诗人通过与松树的对比,暗示了人与松树的不同。他认为人并非像松树那样拥有正直的命运,而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远不如松树那样坚定和纯粹。

诗人将松树作为一种象征,抒发了自己对于道德与人性的思考。松树常被视为品质高尚和坚定不移的象征,它在恶劣的环境下仍能屹立不倒,始终保持自身的纯粹和正直。通过与松树的对比,诗人暗示人应该向松树那样追求高尚的品性和道德准则,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于人生和道德的思考,通过对松树的赞美,表达了他对于高尚品质和道德准则的向往。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形式,通过对比的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于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具有哲理性和启示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