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之家废葵织。宋代。郑清之。仕学优於服田力,公仪之家废葵织。诗书为府道德林,乐在藏修洎游息。浓薰班马有余香,暗摸曹刘岂难识。插架牙签映隙曛,近竹芸编侵晚色。诸生竞诧边腹笥,正音如闻孔堂石。从知车马自稽古,须信熊鱼可兼得。四科褒进惟尚贤,钦想昌黎方读墨。
《再和劝学韵》是郑清之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再次写劝学之诗,表达了仕学(指文官之学)比农耕更为重要,以及家庭中应该废弃葵织(指废弃平凡琐碎之事)的观点。诗书是培养德行的林木,乐趣在于修养和游玩。浓郁的香气在班马上弥漫,虽然曹刘之名字隐晦,但却不难辨认。牙签插在书架上映照着微光,近处的竹编侵入夜色。学生们争相夸赞侧身而卧的学生书桌,正音如同孔庙中的石碑一般清晰可闻。从古至今,我们应该了解古代的车马文化,并相信熊鱼(指杨熊和杨鱼,分别代表儒家和道家学派)可以兼得。四科(指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奖励应该赋予贤人,而昌黎(指杨时)则应该被尊重和学习他的墨迹。
这首诗词通过对学习和修养的肯定,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教化观念和学术追求。诗中强调了文化修养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将学识与道德相结合,表达了对儒家传统和经典的尊重。同时,诗中也倡导了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并提倡学术上的创新和进步。
这首诗词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产生了对学习和修养的向往之情。通过描绘书架上的牙签、竹编以及班马散发的香气等细节,诗人将学习与生活环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智慧的氛围。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学识修养和学术追求。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