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归桑梓路

出自宋代曹彦约的《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guī sāng zǐ l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访我鸣琴日,闻公吐屑言。
循良临武政,忠愤大奚冤。
厥后依英荡,新来近达尊。
却归桑梓路,忍对建昌门。
()

《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朋友雷文卿的追思和哀悼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当我拿起琴声婉转之时,听闻你说出深邃的言辞。
你忠诚地侍奉国家,可你的忠诚却换来了冤屈。
你曾奔赴战场,英勇无畏,你的荣誉近在眼前。
然而,最终你还是回归故乡,默默忍受着建昌门的屈辱。

诗意:
这首诗词是作者对已故朋友的悼念之作。雷文卿是一个忠诚的官员,为国家付出了许多努力,但却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位朋友的钦佩和同情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不公和权力压制的批评。

赏析:
《秘阁修撰雷文卿挽章二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诗中运用了音乐的意象,通过"拿起琴声婉转之时"的描写,将诗人的内心情感与音乐的美妙相联系,突出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诗词的前两句表达了诗人拿起琴声的场景,同时揭示了他听闻朋友的言辞。这里的"琴声"不仅是指实际的琴声,更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雷文卿的忠诚和不幸遭遇,展现了作者对他的赞美和同情。

诗的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归乡的深思和遗憾。面对不公正的待遇,雷文卿最终选择回到自己的故乡,但这却意味着他要忍受来自建昌门的屈辱和压制。这里通过"桑梓路"和"建昌门"的对比,凸显了作者对朋友命运的忧伤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篇幅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朋友一生的概括和对社会现实的暗示,展现了作者对忠诚和正义的思考和追求。同时,诗词中抒发的悲凉之情也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和权力压制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曹彦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