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扶短杖行方稳

出自宋代曹彦约的《湖庄述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ěi fú duǎn zhàng xíng fāng wě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门无宾客愧朋侪,冷淡何人谅此怀。
随意作诗无唱和,等闲沽酒不安排。
每扶短杖行方稳,欲泛扁舟计未谐。
方得庐山与彭蠡,不论晴日杂阴霾。
()
宾客:(名)客人的总称:~盈门|大宴~。[近]客人。[反]主人。
朋侪:同一个辈分的朋友。
作诗等闲:(书)①(形)平常,不算一回事:~视之。[近]平凡。[反]非凡。②(副)轻易,随便:莫~,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③(副)无端;平白地:~平地起波澜。
安排:(动)有条理地处理;安置:~生产|~食宿。
短杖行方扁舟:1.小船。2.编列众舟为一舟。
方得日杂:日杂rìzá日用杂货
阴霾:(名)霾的通称。

《湖庄述怀》是宋代诗人曹彦约创作的一首诗词。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怀抱和对人生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门无宾客愧朋侪,
冷淡何人谅此怀。
随意作诗无唱和,
等闲沽酒不安排。
每扶短杖行方稳,
欲泛扁舟计未谐。
方得庐山与彭蠡,
不论晴日杂阴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曹彦约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思考。诗的开头写道:“门无宾客愧朋侪”,意味着诗人的门庭冷落,没有宾客前来,他感到对朋友们的亏欠和羞愧。他的孤独和冷淡使他产生了无人能够理解他内心感受的怀疑。

接下来,诗人提到他在诗作和饮酒方面的态度。他说:“随意作诗无唱和,等闲沽酒不安排”。诗人感到自己的诗作无人赏识,没有人欣赏他的才华,而且他对饮酒也没有过多的安排,没有人与他共享欢乐。这种随意和冷淡的态度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对生活的淡漠。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诗人描述了自己行走的稳定和对船行的向往。他说:“每扶短杖行方稳,欲泛扁舟计未谐”。这里的“短杖”表示诗人步行时所扶的拐杖,他在行走中显得稳重自若。而“扁舟”则代表着诗人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但这个愿望却没有实现,因为他的计划和现实不符。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的期望和现实之间的落差。

最后两句写道:“方得庐山与彭蠡,不论晴日杂阴霾”。庐山和彭蠡都是美丽的风景名胜,但诗人并不在意天晴或阴霾,他对外在环境的变化不感兴趣。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他的关注点不在外在的名利和光环上,而是专注于内心的体验和思考。

总之,曹彦约的《湖庄述怀》通过简洁、深沉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追求自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和环境的变化,他更注重内心世界的平静和深度。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立思考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态度,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曹彦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