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无临贺送

出自宋代赵蕃的《寄晦庵二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òng wú lín hè sò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道大谁能与,才难圣所叹。
浮云虽蹔掩,宝气不终蟠。
走卒称司马,苍生起谢安。
纵无临贺送,当有翰林观。
()
圣所浮云:1.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2.飘忽不定;3.骏马名等。
宝气:1.珍物、财宝等所显现的光气。2.喻才气。
走卒:(名)差役。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近]喽啰。
司马:1.官名。2.官名。3.王宫外门。4.指汉文学家司马相如。5.指唐大诗人白居易。
苍生:(书)(名)本指生长草木的地方,后借指老百姓:~涂炭。
翰林观

《寄晦庵二首》是宋代赵蕃的作品之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伟大和才能卓越的思考,以及对浮云一样短暂的名利和虚荣的深刻洞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第一首:
道大谁能与,
才难圣所叹。
浮云虽蹔掩,
宝气不终蟠。
走卒称司马,
苍生起谢安。
纵无临贺送,
当有翰林观。

第二首:
五老尊玄席,
三千道在兹。
人皆称一课,
君独道无辞。
清风吹白露,
明月照长滩。
愿言心可传,
犹自有馀辞。

诗意和赏析:
《寄晦庵二首》这两首诗表达了赵蕃对道德和才能的思考,以及对虚浮名利的批判。

第一首诗开始于“道大谁能与”,表达了作者对道德伟大的赞叹。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很少有人能够与道德相媲美。接着,“才难圣所叹”指出了才能卓越的稀缺性,即使是才华出众的人也很难达到圣人的高度。这两句揭示了作者对道德和才能的珍视和敬畏。

接下来的两句,“浮云虽蹔掩,宝气不终蟠”,通过比喻描绘了世俗的名利和虚荣的脆弱和短暂。浮云虽然可以遮掩太阳,但它们终究不能永远存在;宝气虽然可以蟠屈,但最终也会消散。这种描绘增强了对现实世界的警醒,提醒人们不要追逐虚幻的荣誉和权力。

接着,“走卒称司马,苍生起谢安”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平凡人的赞扬。走卒和司马都是普通人的身份,而谢安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这里赵蕃通过赞美平凡人的贡献来批评那些追逐权力和虚荣的人,暗示着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和服务。

最后两句“纵无临贺送,当有翰林观”,表达了对真正杰出的人物的期待。纵然没有人来向作者致贺或追随,但作者仍然希望能有一些贤才能够理解他的思想和观点,以便共同探讨。

第二首诗以“五老尊玄席,三千道在兹”开头,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尊崇。五老是指五位在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神仙,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占有座位,象征着他们的地位高崇。三千道则代表了无数的道教教义和哲学观念,都集中在这个地方。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道教的推崇和对道教智慧的渴求。

接下来的两句“人皆称一课,君独道无辞”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独特追求。虽然许多人都有自己的学识和见解,但作者追求的是超越言辞的道义真理。这里的“道无辞”指的是真正的道理是无法用言辞表达的,它超越了言语的局限。

接下来的两句“清风吹白露,明月照长滩”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纯洁和清明的向往。清风和白露象征着纯洁和清新,明月照耀着长滩,展示了一种宁静和美好的境界。

最后两句“愿言心可传,犹自有馀辞”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思想的传达和分享的愿望。尽管作者认识到真正的道理是无法完全言喻的,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的心声和思考能够通过诗词的形式传达出去,即使有所不足,也希望能够启发他人的思考和探索。

总体而言,《寄晦庵二首》这两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道德和才能的思考,对浮华虚荣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真理和纯洁的向往。诗意深邃,赏析其中蕴含的智慧可以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