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问前路。宋代。赵蕃。屡起瞻云物,频成听雨声。与忧明所历,咸谓晓当晴。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逢人问前路,为报已堪行。
《杭桥道间二首》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杭州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的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第一首:
屡起瞻云物,频成听雨声。
与忧明所历,咸谓晓当晴。
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
逢人问前路,为报已堪行。
第二首:
屡起瞻云物,频成听雨声。
与忧明所历,咸谓晓当晴。
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
逢人问前路,为报已堪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杭州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云、雨、山和水的景象,同时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多次抬头观察云的形态,聆听雨的声音,这一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敏感。与此同时,作者提到与忧愁相伴的明天,大家都认为早晨应该是晴朗的。这里的对比意味着作者的情感与外界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暗示着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不安。
接着,诗中提到一水通高下,千山杂晦明。这里描绘了水流的高低起伏以及山峦的错综复杂,形成了一种模糊的景象,既有明亮的一面,又有阴暗的一面。这种景象的描绘给人以变化和不确定的感觉,与诗人内心情绪的复杂和矛盾相呼应。
最后两句诗,诗人遇到他人问路时,他愿意告诉前方的情况,以回报别人的关心。这可能是表达了作者积极向前的态度,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际交往的重视和诚实的品质。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杭州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云、雨、山和水的景象,以及诗人的情感和内心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丰富的意象,给人以变化和不确定的感觉,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