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可不明

出自宋代赵蕃的《寄答潘文叔并属恭叔五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ì lǐ kě bù mí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平。
主簿舍徙说,御史身耻呈。
夫岂为异与,义理可不明
嗟哉后来者,窥逾多丧贞。
所以使古人,炯炯长擅名。
()
主簿,舍徙说,御史,义理,不明,嗟哉,后来者,古人,炯炯

《寄答潘文叔并属恭叔五首》是宋代赵蕃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对于后来的文人雅士以权谋私、违背正义之行为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对于古人高尚的品德和名誉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主簿舍徙说,
御史身耻呈。
夫岂为异与,
义理可不明。
嗟哉后来者,
窥逾多丧贞。
所以使古人,
炯炯长擅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于主簿和御史的对话,表达出作者对于当时文人雅士道德风尚的担忧和对于德行高尚的古人的称赞。诗词开头提到主簿和御史的交谈,主簿可能是指文人雅士,而御史则代表着官方监察者的角色。主簿以权谋私的行为为所当然,而御史则对此感到耻辱,认为这样的行为违背了正义和道义。作者质疑道德标准是否应该因为地位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暗示了自己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接下来,作者以嗟叹之情呼吁后来者,指代当时的文人雅士,不要追求权力和私利,避免背离正道。作者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道德的沦丧和价值观的混乱。在最后两句中,作者赞美古人的高尚品德和卓越名誉,用"炯炯长擅名"形容古人的声望和美德是明亮而持久的。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文人雅士的道德沦丧的忧虑,以及对于古人高尚品德的赞美。通过对比当下的社会风气和古人的行为准则,作者希望能够唤起后来者的自省,重拾道义和正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表达和对比手法传达了作者对于社会伦理的关切,展示了他对于道德价值的坚持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赵蕃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赵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