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有路自天开,乐育干今广茂才。玉种蓝田真待价,芹香泮水且加培。
寒灯夜雨潜心在,平地春雷得意回。为忆廷评重感慨,伫看光贲及蒿莱。
次雪湖韵贺徐善应入学。明代。谢迁。兴贤有路自天开,乐育干今广茂才。玉种蓝田真待价,芹香泮水且加培。寒灯夜雨潜心在,平地春雷得意回。为忆廷评重感慨,伫看光贲及蒿莱。
(1449—1531)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嘉靖六年,再起入阁,仅数月,以老辞归。卒谥文正。有《归田稿》。...
谢迁。(1449—1531)明浙江馀姚人,字于乔,号木斋。成化十一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左庶子。弘治初,与日讲,帝屡称善。八年入内阁参预机务,累官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秉节直亮,见事尤敏,时人有“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之称。武宗嗣位,请诛刘瑾不纳,致仕。旋被诬夺职,瑾诛,复职。致仕。世宗即位,即遣使慰问。嘉靖六年,再起入阁,仅数月,以老辞归。卒谥文正。有《归田稿》。
雨中寓多寻山庄 其九。明代。张子翼。细雨送秋声,明蝶竞春蕊。不见绕梁人,相思隔江水。
哭吴卿明辅二首。宋代。刘克庄。水心文印虽传嫡,青出于蓝自一家。尚意祥麟来泰畴,安知怪鹏集长沙。忤因宫妾头无发,去为将军手污靴。他日史官如立传,先书气节后词华。
题刘养直南山书院三首 其一。清代。刘鹗。结屋南山下,贮书书屋中。愿将贻子孙,百岁相终穷。万事罕成算,人生等飞蓬。渐与桑梓远,而与梅花同。永言作汤沐,说梦时相逢。
秋风亭拜寇莱公遗像。宋代。陆游。豪杰何心後世名,材高遇事即峥嵘。巴东诗句澶州策,信手拈来尽可惊。
奉和李大夫题新诗二首各六韵 因严亭。唐代。白居易。箕颍人穷独,蓬壶路阻难。何如兼吏隐,复得事跻攀。岩树罗阶下,江云贮栋间。似移天目石,疑入武丘山。清景徒堪赏,皇恩肯放闲。遥知兴未足,即被诏徵还。
后汉门。灵帝。唐代。周昙。榜悬金价鬻官荣,千万为公五百卿。公瑾孔明穷退者,安知高卧遇雄英。
钵池庵留赠玉公。清代。清月。支公习静处,幽寂绝尘氛。野鸟啼深树,山花澹白云。相违将半月,重见便论文。好待秋生竹,携琴再访君。
过东山县有怀。宋代。耶律铸。忆昨惊尘下,肠回望眼穿。计程虽信宿,恨别似经年。自致青云上,谁来白月边。万金游子信,空与梦牵缠。
题新榜(在浙幕,沈崧得新榜示题其末)。唐代。罗隐。黄土原边狡兔肥,犬如流电马如飞。灞陵老将无功业,犹忆当时夜猎归。
偶有所见戏作江楼秋怨。明代。邓云霄。采莲无伴到芳洲,闲踏西风倚小楼。愁向栏前看逝水,遥从天际认归舟。飞飞鸂
自南野驿赴横浦。明代。区大相。溪路多纡折,一程数十滩。崖欹度缆险,石浅溯舟难。樵径迷深竹,鸥矶坐急湍。任君归思切,信宿且加餐。
与赵李二同年夜饮有怀石使君惠叔。宋代。张孝祥。佳月久不见,忽见如故人。清风何方来,过我孤竹君。我有一尊酒,政为二子斟。会此风月宵,更觉笑语新。北城石先生,欲唤不敢频。坐上欠此客,长怀渺无津。南方凤之徒,瑞世五色文。铁石赋梅花,一洗瘴海氛。台家须贡珍,我欲列九阍。且补谏官阙,日酌白兽尊。
早春寓南康官舍寄嘉祐寺禋上人。明代。欧大任。逢师岭下问三乘,几度吟诗绕佛灯。别后听莺官舍晚,每从闭处忆高僧。
舟中饯送仲佥宪用前韵二首 其一。明代。林光。送君何处尽吾怀,瞻望天衢未有阶。画舫却嫌流水急,好山多被白云埋。已教酒里传真意,未许胸中著寸霾。趋饯莫言来未远,此心先已傍清淮。
乙亥季夏还山居偶兴。明代。张宇初。末夏炽余暑,幽期谐素衿。川源蔽繁绿,溪渚澄苍浔。田舍静鸡犬,荒蹊抱深林。圆渊敞灵构,叠嶂罗高岑。荷气薄朝露,鱼波衣重阴。披荆遂恬息,濯涧清闲心。遗世匪尘傲,养真宜自任。秋风动早思,写我丘中琴。
西山。宋代。刘克庄。绝顶遥知有隐君,餐芝种术麝为群。多应午灶茶烟起,山下看来是白云。
颂古二十八首。宋代。释道川。明镜当台照不差,短长好丑尽归家。山河大地浑如故,不妨随处玩烟霞。
颂一百则。宋代。释重顯。金乌急,玉兔速,善应何曾有轻触。展事投机见洞山,跛鼈盲龟入空谷。花簇簇,锦簇簇,南地竹兮北地木。因思长庆陆大夫,解道合笑不合哭。
寄孙学长孝思。宋代。曾丰。短檠方册不增穷,穷到无锥文字工。与我心同如印印,使人意快似风风。江山信笔机之熟,天地忘怀气所充。耆旧录中书隐德,其他无以易庞公。
寄前水部贾员外嵩。唐代。郑谷。谢病别文昌,仙舟向越乡。贵为金马客,雅称水曹郎。白鹭同孤洁,清波共渺茫。相如词赋外,骚雅趣何长。
和江如晦。宋代。王洋。萧寺姑分一日光,人生同调稳相当。空斋夜语规前哲,带酒论文恐老狂。三献三休真琬琰,一前一却笑螳螂。君家江左才名旧,会向长涂一振骧。
春日游东郊。明代。秦念桥。西过危墙复转东,浅苔荒径送微风。沿溪弱柳参差绿,夹岸夭桃深浅红。几片白云归远岫,数家茅舍傍牛宫。春来万物皆舒郁,惟我穷途不暂通。
宝华山。宋代。徐安国。秀出城南号宝华,翠微深处衲僧家。百年台殿归煨烬,一径苍苔落晚花。
残雪。宋代。释居简。前水花新霁,暾云日未升。檐声都是雨,笕溜半成冰。幌冷疑眠月,窗虚罢续灯。独馀林杪塔,犹自隐觚棱。
句。清代。湛道山。一奁碧玉烟开晓,十里红云风作秋。想得东篱黄已遍,到家及取未凋零。含雨数峰分水墨,著霜千树半丹青。
送祥上人之道场。宋代。释心月。虎锡高腾上虎岩,虎岩老虎气耽耽。袖藏济北爷儿手,不捋其须心不甘。
经故洛阳城。唐代。罗隐。败垣危堞迹依稀,试驻羸骖吊落晖。跋扈以成梁冀在,简书难问杜乔归。由来世事须翻覆,未必馀才解是非。千载昆阳好功业,与君门下作恩威。
石莲七十七自寿词 其十七 二煞。清代。吴重憙。忽渔阳,鼙鼓喧,倏神京。襁负逃。城头头白乌飞噪。随行带屋蜗难学,失路投林燕觅巢。幼安避辽东早。从此便鸿冥蠖屈,迹晦身韬。
苞枿矣i,惟恨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
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梁之余,保荆衡巴巫,。唐代。柳宗元。苞枿矣i,惟恨之蟠。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曰我旧梁氏,缉绥艰难。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圣人作,神武用。有臣勇智,奋不以众。投迹死地,谋猷纵。化敌为家,虑则中。浩浩海裔,不威而同。系缧降王。定厥功。澶漫万里,宣唐风。蛮夷九译,咸来从。凯旋金奏,象形容。震赫万国,罔不龚。
戏马台。明代。王一鸣。彭城南郭云山豁,病骨扶筇午上台。燕去鸿回登眺眼,龙争虎斗古今才。荒荒白日三春过,滚滚黄河万里来。昭烈祠堂亦邻近,暖云烟树更徘徊。
七夕寄外。清代。宗粲。宝鸭香烧袅细烟,一弯眉月露婵娟。愁心似草锄仍茁,病骨如花瘦自怜。多恨人偏逢此夕,有情仙祗别经年。雏儿解向双星拜,助我相思更万千。
拟为孙立之谢 其二。宋代。郑刚中。酴醾只作酴醾白,自得新诗添秀色。花头已是戴恩光,更渍露华无气力。
次韵王敏文待制燕京杂咏 其六。明代。来复。锦貂公子跃龙媒,不怕金吾夜漏催。阿刺声高檀板急,棕毛别殿宴春回。
古村,为曹迪。元代。张昱。魏国南来有子孙,至今人物古而村。松根曲处安琴枕,山石洼中注酒樽。汲冢文章遗竹简,秦人风俗尚桃源。海波不接天河水,要得仙槎径造门。
杂曲歌辞·踏歌词。唐代。崔液。彩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鸳鸯裁锦袖,翡翠帖花黄。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庭际花微落,楼前汉已横。金壶催夜尽,罗袖拂寒轻。乐笑畅欢情,未半著天明。
酬郭给事。唐代。王维。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用韵寄孙推官二首。宋代。赵蕃。泪垢悲啼失母雏,可思营室共衔芜。未能因事赋归去,尚此折腰成走趋。岂谓微官堪顾藉,不难征路指虚无。重轻得丧吾知矣,莫待孔宾闻夜呼。
临水亭。唐代。施肩吾。只怪素亭黏黛色,溪烟为我染莓苔。欲知源上春风起,看取桃花逐水来。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宋代。方蒙仲。夫人可共倚雕栏,折得横枝独自看。梅癖难医君信否,东阳瘦损少陵酸。
次韵袁升之游云寺鸿庆院山茶之什。宋代。蒲瀛。花开似火半烧空,荧惑飞来失故宫。但见洛人夸魏紫,谁知蜀国产真红。肯隋月季无时节,应怪梅花有异同。远挈一樽谁伴我,还从山裹望城中。
追次仇仁近韵谩成三首。元代。方回。儒冠谁使首,何至动言贫。此事须吾党,相期到古人。衰颜犹可镜,短发仅堪巾。举世无知者,孤灯夜独亲。
夜登金华绝顶慨然有怀作步虚词五章 其三。明代。胡应麟。礼斗坛边下夕阳,焚香绝顶奏虚皇。不知谁唤群仙到,零乱星河白玉床。
春恨 选二 其二 /恨春五首 其四。宋代。朱淑真。迟迟花日上帘钩,尽日无人独倚楼。蝶使蜂媒传客恨,莺丝柳线织春愁。碧云信断惟芳梦,红叶盛时想到秋。几许别离多少泪,不堪重省不堪流。
挽主奉路分赵公词。宋代。韩元吉。画舸安舆霅水清,春风犹忆送君行。无家举案人方恨,有子分符世共荣。德履未容居祭酒,声华端合主宗盟。太支耆老凋零甚,兰玉阶庭独擅名。
过建德。宋代。张孝祥。古县依山住,肩舆带雨来。闾阎无地著,岩壑有天开。野驿编青竹,公庭砌碧苔。传闻长官好,小泊亦佳哉。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宋代。司马光。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
汴梁清明。元代。王恽。连日风沙此日晴,东君有意作清明。垂鞭醉入宫城去,一片伤心画不成。
浣溪沙。宋代。毛滂。月样婵娟雪样清。索强先占百花春。於中烛底好精神。多恨肌肤元自瘦,半残妆粉不忺匀。十分全似那人人。
送在杭司理湖州 其四。明代。徐熥。争传词赋是玄晖,捧得除书昼锦归。属吏共迎新绿绶,世家犹说旧乌衣。征亭霜冷孤鸿断,驿路天长驷马飞。君去已陪鹓鹭侣,不才空守钓鱼矶。
昌化肉不常得予蔬食已惯每闻有猪则召一二友生同饭月不过二三四月二日闻有猪亟令召三职事。宋代。李光。颜乐箪瓢孔饭蔬,先生休叹食无鱼。小兵知我须招客,市上今晨报有猪。
落叶(一作孔绍安诗)。唐代。孔德绍。 早秋惊叶落,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狮子峰。明代。王世贞。调刁风过忽雄鸣,一窍能瘖万籁声。雪后莫寻狐兔迹,只今罴虎不留行。
秋兴。宋代。陆游。八十仍当过二时,加餐安寝岂前知。晨梳脱发虽无数,社瓮新醅已有期。偶为买花经废圃,时因蹋藕下清池。尚余一事终关念,安得儿孙少别离。
荆州亭 秋思。清代。周贻繁。心事不禁懊恼。闲步藕花池沼。触耳又惊秋,风向梧桐到早。怕忆胜游过了。极目苍烟晴昊。旧恨续新愁,并入清虚幽渺。
江亭。近现代。释敬安。江亭聊远眺,暝色郁苍苍。孤屿吐寒翠,万山争夕阳。旋看秋月朗,空使野云忙。万古潇湘水,东流接海长。
吟泽栖岩亦苦辛,敢将微抱向时人。疏狂岂谓池中物,落魄虚推席上珍。
汲氏淮南惊汝业,诸生历下许谁论。金泥紫岳文章古,借我无教望眼频。
娄江舟中逢李侍御谈齐鲁旧事许借李唐封禅碑往此以速一首。明代。黄省曾。吟泽栖岩亦苦辛,敢将微抱向时人。疏狂岂谓池中物,落魄虚推席上珍。汲氏淮南惊汝业,诸生历下许谁论。金泥紫岳文章古,借我无教望眼频。
赠邵尧夫。宋代。司马光。家虽在城阙,萧瑟似荒郊。远去名利窟,自称安乐巢。云归白石洞,鹤立碧松梢。得丧非吾事,何须更解嘲。
宫词(十首)。明代。沈氏。晓临鸾镜整梳妆,高髻新兴一尺长。花影琐窗人下直,开笼自放雪衣娘。
齐桓晋文之事。先秦。孟子及弟子。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