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来日日忙。宋代。虞俦。偶从野叟问耕桑,说到春来日日忙。老尽吾蚕桑自绿,化残胡蝶麦犹黄。迎梅已过三旬雨,秧稻初齐五月凉。天上何人调玉烛,但知击壤乐时康。
《五月四日过西山道院田间记老农语》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农在春天的忙碌景象,表达了农耕劳作的辛勤和对丰收的期盼。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偶从野叟问耕桑,
说到春来日日忙。
老尽吾蚕桑自绿,
化残胡蝶麦犹黄。
迎梅已过三旬雨,
秧稻初齐五月凉。
天上何人调玉烛,
但知击壤乐时康。
这首诗以野叟(农民)的口吻,表达了农民在春天农忙时的心情和经历。首先,诗人向野叟请教农耕的事情,野叟告诉他春天是农民最忙碌的季节。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种植桑蚕和麦子的情景。桑蚕已经全部吃光了叶子,桑树变得绿油油的;而麦子虽然已经收割,但仍然留下了金黄的秸秆。诗中的这种对比,展现了农耕劳作的辛苦和艰辛。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春天的雨水对农作物的滋润。三旬的春雨已经过去,梅花也已迎来春天,预示着丰收的希望。秧苗和稻谷也开始生长,五月的天气渐渐凉爽,为农民劳作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天上的神仙或者官员调控自然的想象。他不知道是谁掌管着玉烛,但他相信只要农民们努力击打犁耕土地,就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这里的“击壤乐时康”寄托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收的期盼。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忙时的景象,表达了农民对辛勤劳作所带来的丰收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丰收的热切期盼,同时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的肯定。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和情感打动着读者,让人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和对未来的希望。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虞俦。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