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须争渡长淮去

出自宋代虞俦的《回程泗州道中》,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ìng xū zhēng dù zhǎng huái qù,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淮北燕南昔混同,相望却恨马牛风。
往来未省谁为伴,言语从来自不通。
百岁遗民悉绪外,数声羌笛梦魂中。
径须争渡长淮去,三月烟尘一洗空。
()
混同:(动)把本质上有区别的人或事物混淆等同: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于普通的老百姓,应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相望:相望xiāngwàng互相对望。
言语:(名)说的话:他的这番~很能打动人。
来自:表示来源,但通常不带有肇始之意,而指从原有的以另一形式存在的人或物,通过赋与、移转、演绎、模仿或再生而发生
不通:阻塞;不通达。不相往来。不明白;不了解。不共同使用。谓文理悖谬不顺。谓学识浅陋。
羌笛:乐器名。古时流行于塞外的一种笛子,长约四十余公分,最初为四音孔,后改为五音孔,可独奏或伴奏。因源出于少数民族羌族中,故称为羌笛。
争渡烟尘:(名)①烟雾和尘埃:~滚滚。②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火:~四起。③(书)指人烟稠密的地方:地处偏僻,绝少~。

《回程泗州道中》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回程泗州道中》中文译文:
淮北燕南昔混同,
相望却恨马牛风。
往来未省谁为伴,
言语从来自不通。
百岁遗民悉绪外,
数声羌笛梦魂中。
径须争渡长淮去,
三月烟尘一洗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物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述了混淆在一起的淮北和燕南,表明诗人即将离开自己的故乡,回程归乡。他望着远方的故乡,却对旅途上的马牛和风景心生怨恨,可能是因为它们无法传递他内心的感受。

诗人在旅途中感到孤独,迷茫地想着自己的往来旅程,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相伴的伙伴。他表达了自己言语不通的困境,暗示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难度。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百姓在长期的岁月中被遗弃,他们的命运与诗人的心境相似。羌笛的声音打破了现实和梦境之间的界限,使诗人的思绪飘荡在过去和现在之间。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决心继续前行,渡过长淮河,回到自己的故乡。他希望在三月的时候,烟尘的洗涤可以将他心中的忧愁一扫而空。

整首诗词以旅途为线索,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和表达内心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命运的反思。诗人的心境在旅途中经历了变化,从对周围环境的不满和孤独,到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和感慨,最终回归到对故乡的渴望和决心。整首诗意蕴含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虞俦

虞俦,生卒年月不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隆兴初进人太学,中进士。曾任绩溪县令,湖州、平江知府。庆元六年(1200)召入太常少卿,提任兵部侍郎。工诗文,著有《尊白堂集》24卷,清修《四库全书》收录其部分诗文。如其词《满庭芳》:色染莺黄,枝横鹤瘦,玉奴蝉蜕花间。铅华不御,慵态尽欹鬟。...

虞俦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