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事欢声腾下隽。宋代。廖行之。万里沅湘浩荡秋,秋来佳致日清遒。湖平一碧波光静,雨足千崖暑气收。底事欢声腾下隽,祗今贤宰在中牟。民情天意归仁寿,看到三公尚黑头。
《寿巴陵朱宰》是宋代廖行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万里沅湘浩荡秋,
秋来佳致日清遒。
湖平一碧波光静,
雨足千崖暑气收。
这首诗词描绘了秋天沅湘地区的壮丽景色。作者以"万里沅湘"来形容广袤的沅湘地区,"浩荡秋"表达了秋天的广阔和壮丽。秋天的到来使得景色更加优美,一切都显得明朗而清晰。
湖面平静如镜,碧波荡漾,光芒闪烁。这里的湖水清澈透明,没有涟漪扰动,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雨水充足,洗去了千崖的暑热。这里的"千崖"指的是山崖,夏季的酷暑被秋雨所消散,给人带来了凉爽和舒适。
底事欢声腾下隽,
祗今贤宰在中牟。
民情天意归仁寿,
看到三公尚黑头。
这首诗词最后表达了对当时贤能宰相朱熹的赞美和祝福。"底事欢声腾下隽"意味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传遍了下方的隽地,隽地指的是中牟地区,这里是朱熹的故乡。
"民情天意归仁寿"表达了人民的心愿,希望国家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并向朱熹致以祝福,认为他能够以仁德之心治理国家。
"看到三公尚黑头"则是对朱熹高尚品德的赞美。"三公"指的是宰相、枢密使和参知政事,他们的头发都是黑色的,这里用"黑头"来形容他们的仪表整洁,也表达了对朱熹政治才能和品德的赞赏。
这首诗词通过对秋天沅湘地区自然景观的描绘,将人民对和平安康的向往和对朱熹的敬佩融入其中,既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又表达了对贤能宰相的钦佩和对社会稳定的愿望。
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
廖行之。廖行之(1137~1189) ,字天民,号省斋,南宋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时淳熙十六年。品行端正,留心经济之学。遗著由其子谦编为《省斋文集》十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