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犹存水墨痕。宋代。王之望。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山间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情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高林缥缈强可见,
茅屋半山烟雨昏。
谁家一幅鹅溪绢,
古画犹存水墨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间长时间的雨水为背景,通过描述雨后的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首两句“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描绘了山林苍翠的景色和雨雾笼罩的氛围。高耸的林木隐约可见,山腰上的茅屋在雨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朦胧、幽静的感觉,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变幻。
接下来两句“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古老的山水画。诗人提到了一幅鹅溪绢,这是一种以鹅溪为题材的绢画,表达了山水之美。这幅画虽然历经岁月,但仍然存留下来,画面上的水墨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古画的存在,把自然景色与艺术相结合,突显了山水的永恒之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山雨景色和古画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情感和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通过岁月的长河,自然景色和艺术作品都能留下印记,这种持久的美丽和韵味正是诗人所追求和赞美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引发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思索和欣赏。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王之望。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