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鼓山间久雨二绝。宋代。王之望。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山间的景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情和对岁月流转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高林缥缈强可见,
茅屋半山烟雨昏。
谁家一幅鹅溪绢,
古画犹存水墨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山间长时间的雨水为背景,通过描述雨后的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首两句“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描绘了山林苍翠的景色和雨雾笼罩的氛围。高耸的林木隐约可见,山腰上的茅屋在雨雾中显得模糊不清。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朦胧、幽静的感觉,也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事物的变幻。
接下来两句“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幅古老的山水画。诗人提到了一幅鹅溪绢,这是一种以鹅溪为题材的绢画,表达了山水之美。这幅画虽然历经岁月,但仍然存留下来,画面上的水墨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这里,诗人通过描绘古画的存在,把自然景色与艺术相结合,突显了山水的永恒之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山雨景色和古画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深深的情感和对自然与艺术的感悟。通过岁月的长河,自然景色和艺术作品都能留下印记,这种持久的美丽和韵味正是诗人所追求和赞美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引发人们对自然和艺术的思索和欣赏。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王之望。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张转运席上。宋代。宋祁。偃藩多式宴,佳雪屡飘霙。意感年将尽,欢容酒剩行。伊公调鼎乐,羊祜衣裘轻。况属輶轩暇,须容心赏并。
送郑公绩赴试金陵。宋代。朱翌。昨日天子诏,痛念屏州儿。傥有长毂动,何忧折箠笞。似闻当宁叹,颇牧今何之。岂惟一方痛,其势又类腓。策士仍三年,侧席收六奇。谁当挽天河,洗出中兴碑。
效古。宋代。王令。流沙不胜车,弱水不载舟。谓言行子归,无苦事远游。寄子素丝裳,闻子衣苦单。失今不来还,岁冕将奈寒。
贺彭都宪济物。明代。钟芳。岁当辛未斗插午,蓟寇俶扰京西东。蔓延青齐被河洛,赤子若堕洪炉中。桓桓中丞仗节钺,肃将帝命来丹枫。天声隆隆海岳震,一扫腥秽湔妖凶。遂乘馀威定川蜀,交荐实自廷臣公。先声到处如反掌,霜风千里飞秋蓬。蠢彼西戎不量力,犯我障塞绕边氓。藉公威灵又一往,毡裘十万转眼空。捷书屡报宠屡降,丝纶文绮颁重重。帝曰钦哉予吉甫,可遂相朕宣乃庸。纠弹无避秋隼劲,台端瑟瑟生清风。呜呼台端瑟瑟生清风,公无遄归,哀我人穷。
夜宿寺前农家。元代。欧阳玄。汉南旅店已星稀,倦宿田家带落晖。萧寺依山聊复尔,邺侯送酒是邪非?风餐并觉凉生饭,露坐俄惊月在衣。老子漫游吾漫送,登山临水澹忘归。
和吴石山四首 其一 夏日偶成。明代。谢迁。一帘草色雨添青,高揖轩岐补难经。当午竹床眠正熟,隔林茶臼梦初醒。泉深丹井时分杓,云暗松溪漫采苓。我欲相从传秘诀,龙泉山顶结茅亭。
寄内侍太保。宋代。释重顯。千尺岩泉喷冷声,草堂云淡竹风清。蒲团时倚无他事,永日寥寥谢太平。
斐园杂咏十一首 其七 曲引。明代。李云龙。凉雨蹴春波,曲曲随堤转。时泛桃花来,不知源近远。
醉乡。宋代。李新。客至终投辖,朝回讵典衣。待眠卿且去,亟酌我将归。泉郡新封邑,糟丘小翠微。离家今万里,坐隔羽觞飞。
郊坛听雅乐。唐代。无名氏。泰坛恭祀事,彩仗下寒坰。展礼陈嘉乐,斋心动众灵。韵长飘更远,曲度静宜听。泛响何清越,随风散杳冥。彻悬和气聚,旋退晓山青。本自钧天降,还疑列洞庭。
闽南行。明代。张煌言。闽南自古龙蛇孽,犬羊阑入为窟宅。亢公仗钺起海东,剑跃蜿蜒弓霹雳。一战筑京观,再战解椎结;三战合围漳州城,万灶星罗尽树栅。弹丸小丑尚陆梁,登陴不畏河鱼疾。回看百雉蚤悬灯,照耀闉阇光为赤。城头刁斗寂不闻,惟闻死声动筚篥。我军鼾睡声如雷,战马高嘶待横击;平明两军仍相持,似借人命膏锋镝。嗟嗟!狡虏何其愚,何不肉袒辕门行自绝!忆昔秋深胡马肥,烧荒猎火天成血。橐驼九陌换铜驼,指顾中原鲜坚壁。不数年间杀运回,汉人复炽胡人灭。区区阱兽与釜鱼,天戈所指应无敌。应无敌,多卤获;或献俘,或献馘。此时龙战血玄黄,功成谁念沟中瘠!兵家奇正鲜常形,顿军坚城岂善策。试筹遁甲探阴符,大武何尝穷矢石!
谢仁仲见贻佳什。明代。唐桂芳。可怜卧病一春馀,何异浮云点太虚。次第当虞丹鼎熟,寻常错把酒杯疏。阶无系马应遭骂,家有笼鹅为换书。斑竹近生无数笋,傍人疑是子猷居。
题少保杨澹庵江乡归趣图。明代。杨士奇。巴陵西畔楚江分,曾泛湖波望岳云。借得君山小龙笛,月明吹向洞庭君。
蓝田喻言诗二首 其一。宋代。徐若浑。南有树居叟,翛然一径开。经年野户外,不见俗人来。冰炭知难合,溪山觉易陪。竹间逢片石,一坐便忘回。
生日,王郎以诗见庆,次其韵,并寄茶二十一。宋代。苏轼。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抚。朅从冰叟来游宦,肯伴臞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感君生日遥称寿,祝我余年老不枯。未办报君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
颂古一○一首。宋代。释子淳。法尔非修本十成,平常酬答最分明。端然指出长安道,无奈游人不肯行。
书怀。宋代。盛明远。溪出行自得,松竹最相知。避世逢天宝,编年问义熙。鸟驯时傍户,婢小亦吟诗。薇蕨秋来少,香生芋熟时。
寄庾梅山。明代。刘麟。读书胡不仕,取乐在郊坰。茶烹玉川屋,酒熟司空亭。逾七头初白,加旬眼倍青。寻真寒不废,骋望醉还醒。
浣溪沙。宋代。晏几道。铜虎分符领外台。五云深处彩旌来。春随红旆过长淮。千里袴襦添旧暖,万家桃李间新栽。使星回首是三台。
和苏著作麻姑十咏·玳瑁石。宋代。李覯。前有县大夫,取此石为器。嚣然夸谓予,材与工俱美。如何尔乡人,器用曾莫备。无乃居荒陬,俗鄙不喜事。答云此石坚,攻磨动时岁。官用钱出民,民用钱出已。出民官不知,喜事诚可贵。出已乃伤财,谁能不惜费。大夫闻此言,如有所忿戾。今君倡是诗,敢以报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