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虽则同。宋代。王之望。江发岷山阳,河出昆仑趾。渊源既洪深,浩浩并众水。东流至渤澥,曲折万余里。经山无重数,过郡不知几。海边有小溪,近出海山裹。未能数里间,已接潮波起。到海虽则同,难与江河比。
《杂诗四首》是宋代诗人王之望的作品,该诗描绘了江河的壮丽景象。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江发岷山阳,
河出昆仑趾。
渊源既洪深,
浩浩并众水。
东流至渤澥,
曲折万余里。
经山无重数,
过郡不知几。
海边有小溪,
近出海山裹。
未能数里间,
已接潮波起。
到海虽则同,
难与江河比。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江水从岷山的阳光下涌出,
河水从昆仑山的脚下流出。
江河的源头深不可测,
它们汇聚成一片浩渺的水势。
东流经过渤海的入海口,
蜿蜒曲折有数万里。
它们穿过山脉数不清,
流经的郡县也难以计数。
海边有一条小溪,
靠近海山的包围中涌出。
虽然还没能测量它的长度,
但已经与涨潮的波涛相接。
尽管它们都流入大海,
但与江河相比,难以相提并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诗人以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形容江河的发源地岷山和昆仑山,将江河比喻为渊源深远、汇聚众多水流的壮丽景观。这些水流奔流不息,曲折蜿蜒,途经无数山脉和郡县,融入大海。
诗人通过描绘海边的小溪,以对比的方式凸显江河的宏伟和壮丽。尽管小溪也流入大海,但与江河相比,它的规模和影响力微不足道。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江河的伟大和独特之处,强调了江河对于大自然的重要性和独特的地位。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河的壮丽景观,展现了自然界的宏大与壮丽。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江河的特殊性和与其他水流的区别,表达了对江河的敬畏之情。整首诗意境高远,给人一种宽广深远的感觉,使人产生对自然界的敬畏、赞美和思考。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王之望。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