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原忽开豁。宋代。王之望。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孤峰宁久驻,半岭敢求字。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川原忽开豁,岐路正平端。
《再和制帅》是宋代诗人王之望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
孤峰宁久驻,半岭敢求字。
远目穷千里,危肠搅百酸。
川原忽开豁,岐路正平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登山的艰辛和旅途中的困难。诗人用尽了自己的力气爬上山顶,才真正意识到行路的艰难。尽管孤峰险峻,但诗人不愿久留于此,勇敢地向半山腰继续前行,寻求更高的境界。远远眺望,眼界被限制在千里之内,让人感到无限的遥远。险峻的山路让诗人的内心充满焦虑和苦涩。然而,当他来到山川之间,突然间豁然开朗,岐路变得平坦而安稳。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登山和旅途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领悟。诗人用"用尽登山力,方知行路难"这句话来强调只有亲身经历了困难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不易。孤峰象征着困境和孤独,但诗人并不满足于此,勇敢地继续向前,追求更高的目标。远眺和危险的山路让诗人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焦虑,但最终,他发现曲折的道路通向了平坦和安稳。这种转折也可以被理解为人生的曲折和辛酸最终会通向成功和平稳的境地。
这首诗词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坎坷道路的思考,又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人生的转折和奋斗的意义。整首诗词意境清新,铺陈有序,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感悟,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王之望。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