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聊一出

出自宋代吴芾的《和陶咏贫士七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pín liáo yī chū,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士贫亦常事,但视其所依。
苟能依于道,暮景亦有辉。
渊明生乱世,初不求奋飞。
为贫聊一出,违己即方归。
归来坐衡宇,无粟可疗饥。
作诗咏贫士,泰然曾不悲。
()
常事:常事chángshì∶平常的事平生常事∶常见的事
依于有辉乱世:(名)动乱不安的年代:生于~,历经苦难。
违己归来:(动)回来:胜利~|自海外~。
疗饥作诗

诗词《和陶咏贫士七首》是宋代吴芾创作的作品。这首诗词描述了贫穷士人的境况以及他们的心态和态度。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贫士常事,但视其所依。
如果能依附于道德,即使在傍晚时分,也会有光辉。
渊明生活在乱世之中,最初并没有奋飞的追求。
为了贫穷而写了这首诗,违背了自己的本心,即刻回归。
回到家中的衡宇,没有粮食可以解饥。
写诗歌赞美贫穷的士人,从容淡定,曾经并不悲伤。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贫穷士人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贫穷的思考和感悟。作者认为贫穷是常态,但关键在于个人所依附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如果能坚守正道,就算处于困境,也能散发出光辉。

诗词中提到了渊明,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中,他并没有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安于现状。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于追求财富和名利的反思,认为追求物质财富并不是人生的唯一追求。

在诗词的结尾,作者写道自己为了写这首赞美贫穷士人的诗,暂时放弃了自己的本心,但回到家中后却面临着无粮可食的困境。然而,作者并不抱怨或悲伤,而是从容淡定地面对困境,表现出一种超脱物质的心态。

这首诗词通过对贫穷士人的描绘,表达了对追求道德和内心境界的重视,倡导了超越物质财富的追求,并展示了一种从容淡定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芾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