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平生问李寻。宋代。胡寅。桃李无言春事深,便看园树欲交阴。永怀北固吹长笛,一醉春风典破衾。金羽喜从幽谷出,锦鳞贪引翠竿沉。好传消息睎曾点,莫把平生问李寻。
《和汝霖三首》是宋代胡寅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友人汝霖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桃李无言春事深,便看园树欲交阴。
译文:桃花、李花无声地展示着深深的春意,看着园中的树木渴望交织成阴凉之境。
诗意:这句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桃花和李花的盛开,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桃花和李花的绽放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而作者通过注视园中的树木欲交阴的情景,进一步传递了春天即将来临的信息。这里,春天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期待,萌发了新的希望和向往。
永怀北固吹长笛,一醉春风典破衾。
译文:永远怀念北固吹奏长笛,一醉之下,春风穿破了被子。
诗意:这句诗描述了作者对北固的怀念和对春风的畅游的渴望。北固是指北固山,它以其幽静的环境和秀美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作者永远怀念在北固吹奏长笛的时光,长笛声音的回响在他的心中久久不散。而一旦沉醉于春风之中,他的衾被就像被春风穿透了一样,完全展露了内心的喜悦和放松。
金羽喜从幽谷出,锦鳞贪引翠竿沉。
译文:金色羽毛高兴地从幽谷中飞出,锦鳞贪婪地吸引着翠绿的竿子沉入水中。
诗意:这句诗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画面,以鸟和鱼为主题。金羽和锦鳞都是美丽的形容词,它们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金色的羽毛高兴地从幽谷中飞出,表达了欢乐和自由的心情。而锦鳞则贪婪地吸引着翠绿的竿子沉入水中,展现了它们追逐生活的渴望和享受春天的热衷。
好传消息睎曾点,莫把平生问李寻。
译文:善意地传递消息,曾点予以关注,不要问李寻平生的事情。
诗意:这句诗表达了对友人汝霖的思念之情。作者希望通过传递善意的消息,让汝霖知道他一直关注着他的动向和消息。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李寻的不关心,暗示了他对汝霖的专注和深情。
综合赏析:《和汝霖三首》是一首以春天为背景的诗词,通过描绘桃花、李花的盛开,北固山的长笛声,以及金羽和锦鳞的活泼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汝霖的思念之情。诗中融入了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营造,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与自然的交融。
诗中的桃花、李花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深沉韵味,它们无声地展示着春意,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通过园中树木欲交阴的描绘,诗人传递给读者一种期待和喜悦的情绪。
北固山是作者心中的乐园,长笛的声音回荡在诗人的记忆中,永远怀念。一旦沉醉于春风之中,诗人的衾被仿佛被春风穿透了一般,体现了他内心的放松和快乐。
金羽和锦鳞是诗中的自然形象,它们代表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金羽高兴地从幽谷中飞出,锦鳞贪婪地吸引着翠绿的竿子沉入水中,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最后,诗中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汝霖的思念之情。他希望通过传递善意的消息,让汝霖知道他一直关注着他的动态,而对李寻则表达了不关心的态度,彰显了对汝霖的专注和深情。
整首诗以春天为主题,将自然景观与人情感融合在一起,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意象的构建,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给人以愉悦和温暖的感觉。同时,诗中的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与人类情感的交汇与共鸣。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胡寅。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