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声不入伯夷耳

出自宋代邓肃的《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自叙三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è shēng bù rù bó yí ěr,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恶声不入伯夷耳,严陵拂袖钓寒水。
古来豪杰例幽居,佩{革遂}肯随舟人子。
造化炉中忽为人,笑笑随缘又何嗔。
细语粗言俱入妙,醉中不必更陶真。
年来三复韦编绝,得趣无多一味拙。
物外翛然我已仙,不愁石髓坚如铁。
()
恶声:恶声èshēng∶凶恶愤怒之声恶声喝道:站住∶指低级趣味的乐曲∶坏名声。
不入拂袖:(书)(动)甩动袖子(旧时衣袖较长),表示气愤:~而去。
豪杰:(名)才能出众而有所作为的人:英雄~。
幽居:幽居yōujū∶隐居,很少与外界往来他已幽居十年了∶宁静的住所
人子:指子女。耶稣的自称。指称耶稣。
造化炉为人随缘:1.佛教语。谓佛应众生之缘而施教化。缘,指身心对外界的感触。南朝宋宗炳《明佛论》:“然羣生之神,其极虽齐,而随缘迁流,成麤妙之识,而与本不灭矣。”唐戴叔伦《赠行脚僧》诗:“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2.顺应机缘;任其自然。《北齐书·陆法和传》:“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唐张籍《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巴童蜀马共随缘。”《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郭沫若《圣者》:“到处随缘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细语:细语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低声细说。出自唐李端《拜新月》。

《和谢吏部铁字韵三十四首·自叙三首》是宋代邓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恶声不入伯夷耳,严陵拂袖钓寒水。
古来豪杰例幽居,佩{革遂}肯随舟人子。

这首诗词开篇以伯夷和严陵作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喧嚣和虚浮声音的厌恶。伯夷是古代贤臣,他拒绝了当时的权贵和谄媚之声,追求了高洁的品德。严陵则是古代文人,他以淡泊名利、独立自主为人生态度,这里用拂袖钓寒水来形容他的隐居生活。这两位古代的豪杰都选择了幽居的方式,远离了喧嚣的世界。

古代的豪杰们往往选择隐居,他们佩戴的革带也不会随从舟车而动。这里表达了他们对于名利的淡薄态度,不受物质诱惑的影响。他们以清净自守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宁静和高尚。

造化炉中忽为人,笑笑随缘又何嗔。
细语粗言俱入妙,醉中不必更陶真。

这两句诗词表达了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的感悟。作者说自己就像是炉中的一块原料,突然间变得有了自我意识。他以一种宽容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变迁,笑笑随缘,不再生气抱怨。细致的言辞和粗俗的言语都可以成为文学的奇妙表达方式,喝醉了酒也无需刻意追求狂放不羁,因为真诚的表达无需陶醉。

年来三复韦编绝,得趣无多一味拙。
物外翛然我已仙,不愁石髓坚如铁。

这两句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创作才华的拙劣评价,三番五次地重新修订,却始终难以达到完美的境界。但是作者并不因此而感到失望,他认为自己在追求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已经超脱了尘世的束缚,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他不再担心自己的才华是否坚如石髓,因为他已经隐然成为了一个仙境般的存在。

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于世俗喧嚣的厌恶和对于高洁生活的追求。他以豪杰隐居的形象表达了对于名利的淡薄态度,以及对于真诚表达和自由创作的崇尚。最后,他以自我超越的境界,宣示了自己已经达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境地,体现了对于艺术追求的坚持和对于内心自在的追寻。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邓肃

邓肃(1091~1132),字志宏,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卒于宋高宗绍兴二年,年四十二岁。少警敏能文,善谈论。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干执政怒,罢归居家,绍兴二年(1132年)五月,携母避寇福唐(今福清),五月初九病逝,年仅41岁,归葬于邓墩。肃著有《栟榈集》三十卷,《挥尘后录》传于世。《闽沙邓氏族谱》载:邓肃,字志宏,父祖谷,长子邓普,字寰宇,次子邓慈。...

邓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