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披甲卧

出自唐代于濆的《塞下曲》,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áng shā pī jiǎ wò,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
()
屯兵:(动)驻兵:~边城。
黄沙:1.沙土。2.指沙漠地区。3.指人死后的葬地。4.指牢狱。
披甲:穿上铠甲。
战鼓:战鼓zhàngǔ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或指挥战斗而击的鼓
乌鸢相贺富贵:(形)既有钱又有地位:~人家。[反]贫贱|贫穷。
岂能:岂能qǐnéng怎能;哪能我岂能反对?
乾坤:(名)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指天地或阴阳两个对立面:扭转~。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于濆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在塞外战争中士兵的生活和壮志豪情。诗词表达了对本国荣光的追求和对乡土的思念,展现了士兵们坚毅不拔、守护边疆的精神。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紫塞晓屯兵,黄沙披甲卧。
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
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
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

诗意和赏析:
诗词以塞外战争为背景,描绘了紫塞晓天士兵们在边疆戍守的情景。第一句“紫塞晓屯兵”揭示了塞外战事的军事布置,紫塞指的是边塞地区,晓代表黎明,屯兵则表明士兵们早已准备好应对战争的来临。第二句“黄沙披甲卧”描绘了身穿战甲的士兵们躺在沙地上,等待战鼓的擂响。整个描写充满了紧张和准备战斗的气氛。

第三句“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通过对战鼓声音和乌鸢相贺的描绘,展示了士兵们战斗的决心和自豪感。战鼓声未齐,乌鸢已相贺,意味着士气高昂,战况之激烈,士兵们准备就绪。

第四句“燕然山上云,半是离乡魂”,塞外山上的云象征着乡愁和离别之情。士兵们置身于战事之中,思念着远方的家乡,他们的心中既有对家园的眷恋,也有为国家的战斗而奋斗的决心。这句表达了士兵们的背井离乡之情。

最后两句“卫霍待富贵,岂能无乾坤”,以两个古代将领的名字表示了士兵们的志向和豪情。这句诗表达了士兵们奉献国家,追求功成名就的愿望。他们心怀世界,不甘心平凡,渴望富贵与世界的争夺。

总的来说,《塞下曲》生动地描绘了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和对家园的思念,表达了他们为了国家而战,追求荣誉与成功的壮志。这首诗激发人们对于戍边英雄的赞美和敬意,并展现了塞外战事的凛然和英勇的形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于濆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