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臭味唯风月。宋代。李弥逊。爱笋从嗔不出山,看成修影泛微澜。此君臭味唯风月,底事须除数百竿。
《次韵林仲和筠庄》是宋代诗人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爱笋从嗔不出山,
看成修影泛微澜。
此君臭味唯风月,
底事须除数百竿。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对于竹笋的深深喜爱和追求。诗人认为,竹笋宛如害羞的美女,躲在山中不肯自愿出山,只有在微风轻拂下才会露出修长的身影,为人们带来无限美好。尽管竹笋带有一些独特的气味,但在诗人眼中,这种气味只是与风月相比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因此,为了品尝到美味的竹笋,诗人愿意不辞辛劳地去寻找并清除那些遮挡竹笋生长的百余根竹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竹笋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竹笋的热爱之情。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竹笋比喻为美丽的女子,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浪漫和诗意。诗人用"修影泛微澜"的形象描绘竹笋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生动地展示了竹笋的柔美和娇羞。诗人在描述竹笋的味道时,以"臭味"一词表达了竹笋特有的气味,但通过与"风月"相对比,强调了竹笋的美味在整体上的微不足道。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品尝竹笋的热情,愿意付出努力去除掉阻碍竹笋生长的竹竿,体现了对美食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竹笋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人以细腻的语言和巧妙的比喻,将竹笋的形象与风月、美女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唯美、浪漫的氛围。这首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竹笋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之美的品味和追求。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