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倾水晶。宋代。郑刚中。寒云压初晓,檐溜如飞瀑。惊雷下檐来,万瓦鸣枯竹。长髯不敢卧,起视乱双目。报言此何祥,众宝归我屋。细大同茧栗,照耀比灯烛。又如倾水晶,一扫可数斛。翁速共罗取,富者人所欲。长髯尔何痴,妄想堪捧腹。降包注大雨,是岂诵不熟。都缘春风老,地远孤花木。瘴裹荔枝林,东皇意宁足,骑龙作清明,云间散珠玉。
《清明前三日将晚风雹大作枕上赋此》是宋代郑刚中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寒云压初晓,檐溜如飞瀑。
惊雷下檐来,万瓦鸣枯竹。
长髯不敢卧,起视乱双目。
报言此何祥,众宝归我屋。
细大同茧栗,照耀比灯烛。
又如倾水晶,一扫可数斛。
翁速共罗取,富者人所欲。
长髯尔何痴,妄想堪捧腹。
降包注大雨,是岂诵不熟。
都缘春风老,地远孤花木。
瘴裹荔枝林,东皇意宁足,
骑龙作清明,云间散珠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清明前三天的天气情景。在清晨刚刚破晓的时候,寒云低垂,檐下的冰雹如同飞瀑般冲刷着。惊雷震动着檐下,像万颗瓦片在鸣叫,竹子也因为雷声而摇曳。面对这样的天气,诗人郑刚中不敢躺下来休息,只能起身观望,双眼迷乱不清。他心中疑惑这样的天象预示着什么吉祥之事,让众多宝物归于他的房屋。
诗中进一步描绘了冰雹的特点,将其形容为细小的珍珠和大如茧子的栗子,照耀的光芒可以与灯烛相比。冰雹又如同倾泻的水晶,一下子就能堆积成数斛的量。诗人希望能够快速地将这些宝贝捡拾收集起来,因为富人们都渴望拥有这些财富。然而,长髯的诗人却在幻想着这些场景,不自量力地想象着自己捧腹大笑。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大雨的景象。雨水如注,洒落在地面上,这与先前的预言并不熟悉。这种气候的变化都是因为春风终老,大地遥远,孤花孤木无人照料。这里描绘了一个偏远地方的景象,郑刚中将之比喻为瘴疠所笼罩的荔枝林,而东皇(指东方神话中的上帝)的意愿似乎不足以满足这里的情况。最后,诗人骑着龙,以清明的意义在云间散落着珍贵的珠玉。
这首诗词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清明前三天的气候变化,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和富有诗意的景象。它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对于命运和财富的思考,以及对于大自然非人力所能掌控的敬畏之情。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绘了清明前三日的天气变化,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神奇,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思考和情感。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郑刚中。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