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童起视榼中物

出自宋代郑刚中的《初至法会》,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hū tóng qǐ shì kē zhōng wù,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正愧修途烦仆马,忽投幽寺息尘埃。
杜门只影惟便静,览镜双眉未忍开。
春色更兼山色好,雨声常带生声来。
呼童起视榼中物,为尔愚翁进一杯。
()
仆马影惟览镜春色:(名)①春天的景色;春光:~满园|~撩人。②指酒后脸上泛红或脸上呈现的喜色:他喝得尽兴,脸上已有~。
山色:山的景色。
雨声生声

《初至法会》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正愧修途烦仆马,
忽投幽寺息尘埃。
杜门只影惟便静,
览镜双眉未忍开。
春色更兼山色好,
雨声常带生声来。
呼童起视榼中物,
为尔愚翁进一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到达法会之地的情景。诗人感到自己一直在奔波劳碌,对修行之路感到愧疚。然而,他突然来到了一个幽静的寺庙,远离尘埃和喧嚣。他闭门不出,只有自己的倒影陪伴,静心沉思。他看着镜中的自己,双眉紧锁,不忍打开。在这个地方,春天的美景和山色交相辉映,雨声带来了生命的声音。诗人呼唤仆童,让他拿来酒杯,为了这个愚翁(自称),倾一杯酒。

赏析:
《初至法会》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周围环境,表达了对修行之路的思考和对幽静寺庙的赞美。诗词中运用了寥寥数语,却能表达出深远的意境。诗人既有对修行的愧疚之情,又有对远离尘世的向往之情。他在幽静的寺庙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景,春色和山色交相辉映,雨声带来了生命的声音,让他感受到宁静和生机。诗人闭门自守,静心凝思,只有镜中的倒影陪伴。他不忍打开眉头,可能意味着他内心的思考和矛盾。最后,他呼唤仆童,为自己倾一杯酒,表达了对寺庙和修行之地的敬意和喜爱。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内外景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表达了对修行之路的思索和对幽静寺庙的赞美,同时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营造出深远的意境,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郑刚中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