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草飞蓬满千里。宋代。李新。城头落日黄云起,断草飞蓬满千里。红尘一骑踏高回,半夜驱兵渡辽水。马蹄行尽关山月,燕然山下沙如雪。负戈泪落暗吞声,烟陇悲笳共幽咽。我皇有四海,何用穷玄冥。边人纵戮尽,亦是吾生灵。先王修德怀四夷,梯航重译归无为。不使城南征夫怨,三春折尽绿杨枝。
《出塞·城头落日黄云起》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城头夕阳西下,黄云渐渐升起,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城头。断绝的草和飞扬的蒲草遍布千里,象征着边塞的荒凉和辽阔。一个身披红袍的骑士高高地回望,他在纷纷扬扬的红尘中驰骋。深夜时分,他带领着士兵渡过辽水,继续奔赴边塞。
马蹄声穿越关山,最后也消失在月光下,犹如燕然山下的沙漠一般白茫茫。背负着战争的重担,他们泪水滴落,但无声无息,被黑暗吞没。边塞的战火中,悲伤的笛声和回响在烟雾弥漫的山陇间,共同构成了凄凉的呜咽声。
我所侍奉的皇帝统治着四方,何必沉浸于玄冥之中。边塞的人民虽然不断殒命,但他们同样是有血有肉的生灵。先王修身养德,怀抱四夷,努力使他们归顺无为。不让南方的士兵怀恨,让他们在每个春天都折尽绿杨的嫩枝。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和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乱和边塞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诗中描绘的城头夕阳、黄云、落日和一骑踏高回的场景,以及马蹄行尽关山、燕然山下沙如雪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的荒凉和壮丽。诗中的红尘和战争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带来的伤痛和悲凉。最后,诗人呼吁统治者以仁德治国,使边塞的人民得到安宁和和平。
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统治者的期望。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