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洞

灵源洞朗读

《灵源洞》是唐代诗人王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旭日照高岑,
天风振远林。
不分沧海色,
那识白云心。
瑶树空香满,
珠林积翠深。
坐来明月上,
何处起潮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山洞的景象,洞口面对旭日东升,阳光照耀着高耸的岑峰,天风吹拂着远处的林木。在这个洞里,作者感叹沧海的浩渺无边,无法辨别其中的颜色,但却能感受到白云的灵动和纯洁。洞内环绕着瑶树的清香,珍珠般的树林蓄积着深厚的翠绿色。作者坐在这里,明月从山洞中升起,不知道从何处传来潮水拍击的声音。

赏析:
《灵源洞》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山洞景致,通过山洞中的光影、风声和气味,传达了一种清幽神奇的意境。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的感受。

首句“旭日照高岑,天风振远林”展示了早晨的景象,旭日冉冉升起,照亮了高耸的山峰,天风吹动着远处的林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接着,“不分沧海色,那识白云心”表达了作者对沧海的无边无际的美景的感慨,虽然无法分辨其中的色彩,但能够感知到白云的灵动和纯洁之美,引发人们对自然界的思索和想象。

“瑶树空香满,珠林积翠深”描绘了洞内的景象,瑶树的香气弥漫其中,树林中的珍珠般的树木积聚着深厚的翠绿色,给人以清新和神秘的感觉。

最后两句“坐来明月上,何处起潮音”通过明月的升起和潮水拍击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神秘的氛围,使人产生遐想和思考。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光影、风声、气味等感官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示了王翰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诗意的把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王翰朗读
()

猜你喜欢

掉牧羊鞭弗学仙,十年不转旧星躔。僦无郑广文官舍,醒欠苏司业酒钱。

前席对床偎死火,反骚续雅聒清眠。江湖事业掀天地,岂在累累六印边。

()

无涯火院常笼罩。似醉梦,难分晓。卖弄惺惺非耍俏。争财竞气,恋妻男,算到底,终须掉。譬似无常坑窖了。便急急,搜玄妙。固养灵根真火燎。澄澄湛湛,证元初,大药就,天书诏。

()

孤舟夜泊吴塘渡,两岸秋风响荻花。宁海驿潮开画舫,古娄城戍咽悲笳。

雨声一夜不离枕,客虑万条都在家。甫睡又成怀友梦,远随征雁过南沙。

()

石洞悬流泻碧崖,石桥幽磴抱云回。樵人共我山头看,知是吹笙跨鹤来。

()
兵闲四十年,士不识金革。
水旱数千里,民流谁垦辟。
公初来视之,嘻此乃予责。
将法多益办,万千由十百。
()

驰光迎素节,过雨眺苍凉。眷德群贤集,扬休百代芳。

簪组味何薄,湖山气正昌。飞尘能变海,不到聚星堂。

()

道人升天久不回,至今洞门向北开。当时仙仗人不识,白云缭绕山间来。

闯然初望烧香台,百步九折多苍苔。仙官委蛇剑佩肃,霓旌羽盖光漼漼。

()

佛在祗树园,当时说此经。须菩提跽前涕零,复有千二百五十人旁听。

草堂寺盛秦姚兴,鸠摩罗什天竺僧。译诸经品中,此经为大乘。

()

瘴浓複岭烟如墨,照以澄江一洗开。
芳草望中春去远,落花寒处鸟声回。
风飘空翠入修竹,润滴幽蹊生绿苔。

()

绿杨红杏满城春,一骑悠悠万井尘。岐路未关今日事,

风光欲醉长年人。闲过绮陌寻高寺,强对朱门谒近臣。

()

雨罢饶晴色,松阴转午时。堆成李花雪,开遍海棠枝。

旋酌新篘酒,留题细字诗。不来真是枉,欲去更云迟。

()
头上云忙雨欲来,箬篷还转碧芦隈。
中流数点沾衣湿,便放西山夕照开。
()
老来真懒慢,林下复无营。
樵牧通名姓,禽鱼识性情。
卧闻黄叶落,坐看白云生。
更爱茅斋夜,泠泠风月清。
()
白首归看旧种公,十年相别此相逢。
近疎面会因多雨,似隔天涯只一峰。
数树绿烟铺薜荔,半池红露泣芙蓉。
故乡迢递故人少,江北江南思万重。
()
水宿乍移浦,客程初望乡。
江涵鸥梦阔,天入雁愁长。
汉月关山白,淮云草树苍。
东游何限意,搔首听鸣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