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且图山作邻。宋代。李新。江左风流恐未真,南州人物竟成尘。全家莫恨瘿张丑,四国且图山作邻。小漏天光浑失热,绿槐树盖始知春。柴扉昼钥能高枕,一到华胥胜路人。
《兴利山居》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新。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居山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纷扰的疲惫之情。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兴利山居
江左风流恐未真,
南州人物竟成尘。
全家莫恨瘿张丑,
四国且图山作邻。
小漏天光浑失热,
绿槐树盖始知春。
柴扉昼钥能高枕,
一到华胥胜路人。
译文:
在江左地区,风流才子恐怕难以真正实现,
南州的人物渐渐消逝成为尘土。
家人们不必嫌恶我形容瘦弱和丑陋,
反而应该向往山居,追求宁静。
小漏时光流逝,天光渐渐失去炎热,
绿槐树的叶子遮住了阳光,才知道春天的到来。
柴扉白天紧闭,夜晚能成为高枕之地,
一旦到达华胥仙境,胜过路人的一生。
诗意和赏析:
《兴利山居》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尘世的厌倦。诗人认为在江左地区,风流才子的形象可能并不真实,而南州的人物却逐渐消失,变成了被埋没的尘土。诗人呼唤家人们不要嫌恶自己的瘦弱和丑陋,相反应该向往山居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他将小漏时光的流逝与天光的渐渐失去炎热相联系,暗示了世俗社会的喧嚣与繁忙令人疲惫不堪。绿槐树的叶子遮住了阳光,才让人意识到春天的到来,象征着山居生活中一份清净与宁静。柴扉在白天紧闭,夜晚则成为高枕之地,暗示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于世俗生活的拒绝。最后,诗人希望一旦到达华胥仙境(指山居),胜过路人的一生,表达了对于山居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于尘世的追求的不同。整首诗词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渴望和对于世俗的厌倦,传递出一种追求内心宁静和远离尘嚣的情感。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