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俗更无堪计吏。宋代。李新。台上看书千载客,故基青草白芊绵。那由府檄平平起,除到柴车特特贤。土俗更无堪计吏,古风空解惜囊钱。五行俱下何人见,独有高名伴汉川。
《赵壹读书台》是宋代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台上的场景,抒发了对读书之人的赞美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台上看书千载客,
故基青草白芊绵。
那由府檄平平起,
除到柴车特特贤。
土俗更无堪计吏,
古风空解惜囊钱。
五行俱下何人见,
独有高名伴汉川。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读书台上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读书之人的赞美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读书台上坐着千百年来的客人,台基上长满了青草和嫩芽。从高高的官府到普通的柴车,每个人都能受益于读书,成为贤明之人。与此同时,土俗之人无法胜任政务,古风的节俭却在现实中不被重视。五行之理博大精深,但凡人能够领悟其中真谛的却很少,只有那些有着高名声望的人才能与汉川一样独树一帜。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读书和知识的推崇,同时批评了现实社会的不足。台上的读书客人象征着千百年来积极向上的学习者,他们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修养。青草和嫩芽的生长则象征着知识的滋养和传承。诗中提到的官府和柴车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普通百姓,只要肯读书,都能成为贤明之人。然而,作者也指出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土俗之人不适合担任重要的政务,古风的节俭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最后,诗人以五行之理的隐喻表达了普通人很难领悟其中的道理,只有那些有着高名声望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奥妙,独树一帜。整首诗以简洁的形象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读书和知识的崇尚,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展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