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恋三台近。宋代。李廌。荆舒昔未惩,抗疏誓身争。卫鞅虽难屈,桑羊屡请烹。危言知不用,脱屣谢浮荣。岂恋三台近,全无万世清。
《范蜀公挽诗》是李廌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范蜀公在世时未能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以坚定的意志和抗议表示对国家的忠诚。即使像卫鞅这样的伟大人物也难以屈服,而桑羊却多次请求将其处决。危言耐人寻味,但知道这些话无法被采纳,他却放弃了权势与虚荣,脱去了履屣,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并不留恋近三台的官位,而是全心全意地追求千古清名。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范蜀公的坚定忠诚和高尚品质。尽管他在世时未能受到应有的惩罚,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抗议从未动摇。他不畏强权,即使像卫鞅这样的伟大人物也无法屈服于他。当他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他选择了谢绝桑羊多次的请求,宁愿放弃权势与虚荣,表达了自己的谢意。他不为近三台的官位所动摇,而是追求千古清名和道义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范蜀公为主题,通过对他的描述和表达,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定忠诚。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词句表达了范蜀公的形象和他的行为。范蜀公坚守自己的原则,不畏强权,不为权势所动摇,表现出高尚的品格和忠诚的精神。他拒绝了桑羊的请求,放弃了权势和虚荣,选择了谢绝,表达了自己的谢意。整首诗词以一种明快的语调和简练的表达方式,突出了范蜀公的崇高品质和追求千古清名的精神。这首诗词通过对范蜀公的赞颂,展现了忠诚、坚持原则和追求道义的价值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李廌。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