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观入凤池

出自宋代李廌的《范蜀公挽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án guān rù fèng chí,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蚤岁青云近,英声四海驰。
能怀天下宝,独让月中枝。
既已登龙坂,咸观入凤池
如何老清禁,偃蹇卧明时。
()
蚤岁,天下,凤池,偃蹇,卧明

《范蜀公挽诗》是宋代李廌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范蜀公挽诗

蚤岁青云近,
英声四海驰。
能怀天下宝,
独让月中枝。
既已登龙坂,
咸观入凤池。
如何老清禁,
偃蹇卧明时。

中文译文:

新年刚开始,青云即将降临,
英名传遍四方,声誉走遍海内。
能够怀抱天下的宝贵事物,
却谦让于月亮的枝头。
既然已经登上了龙的坡道,
众人都可以瞻仰入凤池。
但如何才能老去时仍然保持清正的品行,
不屈服于时代的变迁,坦然躺卧于明朗的时光之中。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以范仲淹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范仲淹伟大风采的赞美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首先,诗词描述了范仲淹的才华和声名。他的英名在四海传播,被视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声誉足以超越国界,使他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其次,诗词表达了范仲淹怀抱天下的胸怀。他能够理解和关心天下的宝贵事物,他的胸怀宽广而深邃。然而,虽然他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成就,他仍然谦逊地将自己看作是月亮上的一枝,虚心谦让。

接着,诗词描绘了范仲淹在政治上的成就和影响力。他登上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龙坂”,成为了官位显赫的高官。众人都可以欣赏他在政治舞台上的才华和智慧,如同可以进入凤池一样。这里的凤池象征着权力和荣耀的殿堂,范仲淹在这个殿堂中独树一帜。

最后,诗词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在老去时仍然保持清正的品行。诗人思考着范仲淹如何在时代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和正直,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影响。这个问题也是对每个人的思考和反思,如何在光明的时光中保持自己的清廉和正直。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赞美了范仲淹的伟大才华和清正品行,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在变迁的时代如何保持自己独特价值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李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