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了上人抄化

赠了上人抄化朗读

《赠了上人抄化》是宋代黄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宗僧侣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禅修境界和禅宗文化的赞美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破衲卷秋云,入山深更深。
近闻营梵刹,应不累禅心。
寒瀑泻苍壁,晚花生古林。
遥思明月夜,谁听颖师琴。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禅宗上人(僧侣)的境遇和内心感受。首先,诗人以“破衲卷秋云,入山深更深”来描绘上人的形象。破衲衣象征着禅宗僧侣的清贫和超脱,而随着他深入山林,山势也愈加险峻、深邃,这种景象暗示着禅修之路的艰辛和深远。

接下来,诗人提到“近闻营梵刹,应不累禅心”。这里梵刹指的是佛教寺庙,诗人听闻近处有寺庙营建的动静,但他相信这不会使上人的禅修心境受到干扰。这句诗表达了对上人坚持禅修的敬佩和信任。

然后,诗人描述了“寒瀑泻苍壁,晚花生古林”。这里的寒瀑和苍壁象征着冷峻和险峻的自然环境,而晚花和古林则表示了自然的美丽和悠久。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禅修者身处荒僻山林,追求超脱和内心宁静的境地。

最后,诗人写道“遥思明月夜,谁听颖师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上人的思念和敬仰之情。明月夜象征着清净和明澈,而上人弹奏的琴声则是内心的音乐,能够感动和启迪人的灵魂。这里,诗人在远离的地方思念着上人,也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向往和敬慕。

整首诗通过对禅宗上人的描绘,表达了对禅修境界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物和禅修者的形象,将禅宗的超脱和内心追求与自然美妙的景色相结合,传递出一种内心宁静、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禅修境界的推崇。这首诗展示了黄庚对禅宗文化的理解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同时也赋予读者一种平和、宁静的心灵感受。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黄庚朗读
()

猜你喜欢

疎篱遮竹竹难遮。
卧向溪流一桁斜。
绿底睡凫应自爱,起来摇翅各成花。
()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

少连善降志,无愠能忍诟。
兹亭名耐辱,缔构自吾舅。
樽前湘水清,席下湘山秀。

()

资中佳处是东岩,只在重城百百间。四座清风无俗景,我心浑似白云闲。

()

五月火云烧幽州,大风驱之云不流。昨夜雨来不盈掌,山鬼叫啸农为愁。

远闻秦中黑霜下,化作

()
建山徐廷干,三请谭般若。
未跨浮山门,一时说了也。
更开破天口,塞破太虚空。
潭南湘之北,赵州西院东。
()
西云十日结重阴,葵箑桃笙自不禁。
书帙有缘灯耿耿,酒杯无伴雨沉沉。
君恩未报空怀禄,民瘼难医只愧心。
为问野麋何处好,莺鸣雕槛隔长林。
()

戍楼西北望皇阍,日暖桃绯京国春。公子踏青陪御辇,官民结彩庆姻门。

上林花木胭脂媚,边境桑麻戟剑屯。乳燕东风相对语,老亲上冢孰温存。

()

黄陵庙前湘竹春,鼓声坎坎迎送神。包茶裹盐作小市,鸡鸣犬吠东西邻。

卖薪博米鱼换酒,几处青帘扶醉叟。趁虚人散渡船闲,一抹晴烟隔高柳。

()
碧桃花下试枰棋,误算筹先一著低。
轮却钿钗双翡翠,可胜重劝玉东西。
()
轰轰七国正争筹,利害相磨未便休。
此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横流。
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
谩说罢侯能置守。
()

城南兼吏隐,草树水中央。飞鸟有时到,惊尘无处扬。

留春供燕集,落日借辉光。一自乌衣后,风流知几王。

()

一鹤戛然鸣且走,一鹤喉间得其偶。一鹤低昂熊娴雅,爱惜羽毛临水久。

一鹤张翼思高奔,虽舞未畅神抖擞。一鹤局促饥啄泥,呼立座隅忘其栖。

()

尚恐公污我,何妨史失名。
深衣与短制,同召不同行。

()
滚滚长江水,苍苍大别山。
古今人老尽,山水镇长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