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鹦鹉到江东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鹦鹉》,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ǒng xī yīng wǔ dào jiāng dō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觜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
鹦鹉:1.鸟名。头圆,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舌大而软,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能效人语,主食果实。2.比喻有才之士。3.指鹦鹉杯。4.指鹦鹉洲。5.指汉袮衡所作《鹦鹉赋》。
思归:想望回故乡。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剪翅喂食:(动)给人或动物东西吃:婴儿要定时~。
开笼高飞意不同:1.不一样。《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秦卒擒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2.不答应。3.意见不和。《后汉书·孔融传》:“﹝融﹞与中丞赵舍不同,託病归家。”
应似朱门:1.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2.旧时借指豪富人家。
歌舞:(名)唱歌和舞蹈的合称:~厅|~表演。
深藏

《鹦鹉》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陇西的鹦鹉到了江东,
养了好几年,嘴渐渐变红。
常常害怕被剪断翅膀而被带回去,
每次喂食时,暂时打开笼子。
人们喜欢它巧言令色,虽然情感深厚,
但鸟儿却一直怀念着自由飞翔的心意。
它应该像朱门中的歌舞妓女一样,
隐藏在深深的房间里,被牢牢地关起来。

诗意:
《鹦鹉》这首诗以描绘一只鹦鹉为主题,通过鹦鹉的形象表达了人与自由的关系和不同生活状态下的思考。诗中的鹦鹉被带到陇西,经过长时间的饲养,它的嘴逐渐变红,说明它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然而,它仍然怀念自由飞翔的时光,每次暂时离开笼子的时候,它会感到害怕。人们喜欢它的巧言令色,但鹦鹉却无法忘记自由的意义。最后,诗中以鹦鹉与朱门中的歌舞妓女作对比,暗示着鹦鹉被关在笼子里,与妓女被关在房间中一样,都失去了自由。

赏析:
《鹦鹉》这首诗通过对鹦鹉形象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自由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鹦鹉作为一种善于模仿人类语言的鸟类,象征着人们对于自由和真实性的追求。诗中的鹦鹉被带到了新的环境,尽管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但它仍然怀念自由飞翔的时光,对于束缚感到害怕。这种对自由的渴望与对现实生活的矛盾,使鹦鹉的形象更具象征性。同时,通过与朱门中的歌舞妓女作对比,诗中表达了对于人类社会中不同阶层人们处境的思考。无论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鹦鹉,还是被关在房间中的妓女,都失去了自由,无法追求自己真正的欲望和理想。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由与束缚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生活状态的深刻触动。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鹦鹉》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鹦鹉形象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与束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类社会中不同阶层人们处境的触动。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于自由、真实性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