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这首诗以扇子为主题,通过独特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展现了诗人对扇子的赞美和表达内涵。
诗词的中文译文:
灵枢先生出三指,
看尽世间人作鬼。
我有一把黄昏根,
出君五臓为君洗。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扇子为中心,通过描述扇子的形象和象征意义,揭示了诗人对人生和世间事物的思考。
首两句“灵枢先生出三指,看尽世间人作鬼”意味着诗人将扇子比喻为灵巧的手指,能够观察世间万象,洞悉人事。这种比喻将扇子与智慧、洞察力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扇子在传递信息和表达感受方面的推崇。
接下来两句“我有一把黄昏根,出君五臓为君洗”揭示了扇子的功能,比喻扇子为一种能够净化人心灵的工具。黄昏根指的是扇子的把手,表达了扇子的根本特征。诗人通过“出君五臓为君洗”表达了扇子在炎热夏日中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同时也隐喻了扇子能够舒缓人们的情绪和疲劳,使人心灵得到净化和安抚。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扇子的敬佩和喜爱之情,同时将扇子的功能与人生智慧和情感表达相联系。通过扇子的形象和象征意义,诗人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充满了意象和隐喻,给人以启迪和思考的余地。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独特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对扇子的独特见解和赞美之情。这首诗在宋代文学中独树一帜,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李石。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送闵都宪陛南司寇。明代。陈烓。挝鼓发楼船,欢声沸远天。春花明五岭,烽火息三边。功在摩厓石,名垂汗简编。乡园今便道,昼锦即神仙。
送李仲实官郡学任满归余姚。宋代。陈著。手分教雨□邻庠,咫尺何分明越乡。一正不为崖壁异,三年相与藻芹香。梅花时节催行色,藜焰风流要当行。应有青云扶健翼,摩挲老眼看翱翔。
浣溪沙 梦坡德配张夫人六十寿,作放生会于西溪,为赋此阕。清代。朱祖谋。黾采澄鲜片玉词。春波溶漾放生池。延年美意嗣萱闱。佳谶旧溪龟左顾,长生新曲鹤南飞。鸳鸯遐福本相宜。
别周云厓远游十首 其八 青城山。明代。王渐逵。蜀之迢递接青城,灵境仙都万古扃。七十洞中逢羽士,好求符箓觅长生。
梅市。宋代。陆游。梅市柯山小系船,开篷惊起醉中眠。桥横风柳荒寒外,月坠烟钟缥渺边。客思况经孤驿路,诗情又入早秋天。如今老病知何恨?判断江山六十年。
送子周行。宋代。耶律铸。衰草凄凄塞日斜,春风得意出龙沙。南飞鸿雁三秋雪,东望关河万里家。杯酌歧边浮竹叶,角吹陇上弄梅花。征鞍迢递中州道,淡淡长空点暮鸦。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宋代。苏轼。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偷儿夜探赤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紫衫玉带两部全,琵琶一抹四十弦,客来留饮不计钱。齐人爱公如子产,儿啼卧路呼不还,我惭山郡空留连。牙兵部吏笑我寒,邀公饮酒公无难。约束官奴买花钿,薰衣理鬓夜不眠。晓来颠风尘暗天,我思其由岂坐悭。作诗愧谢公笑欢,归来瑟缩愈不安。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
次韵沈兴这税院岁幕即事二首。宋代。林表民。一檐寒雨滴愁声,赢得松斋睡思清。急景不知年又谢,壮心空怅事无成。温存冻壁火初举,陵轹破窗风自鸣。多谢故交相慰藉,浪捐珠璧使人惊。
对菊十首和鲁南 其六。明代。顾璘。孤标霜莫祟,弱植露多恩。为问重阳月,谁言芍药尊。品奇千里致,根老隔年存。千古知心地,萧萧五柳门。
竹溪再和余亦再作。宋代。刘克庄。帝率耆英入社,攀留穷鬼忘年。华胥国在吾宇,桃花源有别天。
出其东门行。宋代。高斯得。君不见会稽太守第五伦,罢官潜去逃吏民。不知当时何所畏,乘船夜渡曹娥津。只缘惠爱入人髓,攀车叩马千万群。使君若不行诡道,爱河浩渺能抽身。旧闻吴兴解郡绶,归路南指朝天京。尔来史项后先去,云何却出东城堙。横山伺候不知数,携壶挈榼相邀迎。使君自揣非寿我,西子不洁将污人。水军二百耀南路,三更一舸临湖门。会稽吴兴迹相似,谁知爱恶殊其情。畏匡戒薛圣贤有,岂比汝曹祗自焚。嗟哉后人说监此,慎忽继踵成三人。
和毛 其七。宋代。穆脩。江墅幽居好,名山对九华。疏篁十馀亩,古屋两三家。碓下鸡争黍,篱根虺逐蛙。水边閒送目,独鸟在秋槎。
风入松 题石坛道士焚香。元代。沈禧。暮云收尽紫霄宽。灏气袭衣冠。清泉白石长为伍,松头露、冷滴方坛。此际千林影断,于时万籁声乾。道人星下礼蒲团。宝鼎*沈檀。风吹霞袂飘飘举,想芳名、已注仙班。东访麻姑跨凤,西邀金母乘鸾。
题李孚台白水亭 其二。明代。佘翔。湖上何来碧浪高,雷轰风猛怒相号。任公不是寻常手,欲下沧溟钓六鳌。
新夏东郊闲泛有怀袭美。唐代。陆龟蒙。迟于春日好于秋,野客相携上钓舟。经略彴时冠暂亚,佩笭箵后带频搊.蒹葭鹭起波摇笠,村落蚕眠树挂钩。料得祇君能爱此,不争烟水似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