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枉洞庭棹。宋代。张栻。出手宁嫌晚,论心本不欺。五年江左客,万里故园里。肯枉洞庭棹,来寻棠棣诗。固知名义重,岂但慰朝饥。
《送少隐兄赴兴元幕》是宋代张栻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出手宁嫌晚,论心本不欺。
五年江左客,万里故园里。
肯枉洞庭棹,来寻棠棣诗。
固知名义重,岂但慰朝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送别好友前往兴元幕的情感。诗人表示自己虽然出手较晚,但在待人接物上绝不欺骗他人。他已在江左做客五年,心中却一直思念着万里之外的故园。他愿意放弃对洞庭湖的舟楫之行,而是前来寻找棠棣之诗,表明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诗人深知名誉和道义的重要性,他的诗歌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慰藉,也能激励他人度过困苦。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以及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坚持。诗中的“出手宁嫌晚,论心本不欺”表达了诗人对待人处事的原则,他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个人,绝不欺骗他人。诗人五年的江左客居,让他远离了故乡,但他对故园的思念却深深地根植在心中,这种思乡之情在诗中表达得深沉而真挚。诗人宁愿放弃洞庭湖的舟楫之行,来寻找棠棣之诗,表明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最后两句“固知名义重,岂但慰朝饥”强调了名誉和道义的重要性,诗人认为诗歌不仅能给自己带来慰藉,也能激励他人度过困苦。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含蓄而深刻,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它展示了诗人的为人原则和对名誉和道义的重视,同时也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困苦的坚韧面对。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了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使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共鸣。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