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耻臣当死

出自宋代张栻的《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ó chǐ chén dāng sǐ,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
国耻臣当死,公家二世心。
忍看垂绝笔,谁续断弦音。
精爽今如天,衣冠恨更深。
却嗟蜍与志,处世漫侵寻。
()
国耻:(名)因外国侵略而使国家蒙受耻辱,如割地、签订不平等条约等。
公家:1.指诸侯王国。2.指朝廷、国家。3.指公卿之家。4.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或代表公共利益的组织等。
二世:二世èrshì在美洲、特别是在美国出生并受教育的、由第一代日本移民所生的子女
绝笔:(名)死前最后所作的诗文、书画等:溘(kè)然仙逝,这封短笺竟成了一代宗师的~。②(书)(名)指最好的诗文、书画:堪称~。③(书)(动)结束:《春秋》~于鲁哀公十四年。
断弦:断弦duànxián[one'swifedied]古时以琴瑟比喻夫妇,故称妻子死了叫断弦舅断弦未续。——《聊斋志异》
精爽如天衣冠:1.衣服和礼帽。2.指绅士,借指礼教、斯文。
嗟蜍处世:(动)在社会中活动,与人交往:立身~。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是宋代诗人张栻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耻辱的忧愤之情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国家的屈辱应该由臣子来承受,但公家的后代却心不在焉。
我不忍心看到文采绝尽的笔,谁能继续弦音的绵延。
我的精神如今清晰明亮如天空,但我的衣冠却更深地怀恨。
唉叹蜍蛙与志士的命运,生活在这个世上总是一片迷茫。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遭受耻辱的愤怒和忧虑之情。他认为国家的屈辱应该由忠臣来承受,而公家的后代却没有正视这一责任,心不在焉。作者感到痛心的是,他眼睁睁地看着文采绝尽的笔,象征着诗人无法再继续创作传世的诗篇,而又不知道有谁可以继续弦音的绵延,即继续传颂忠臣的事迹和精神。尽管作者的精神状态如今清晰明亮,但他对国家的屈辱和遗憾却更加深刻。他对命运不公的感叹表现在对蜍蛙和志士的比喻上,暗示了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们都面临着迷茫和困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楚和忧虑,通过对国家屈辱和时代变迁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忠臣精神的赞颂。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国家的耻辱与公家后代的漠视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作者对国家责任和家族传统的思考。同时,诗人对文采绝尽的笔和断弦的音的形象描绘,抒发了他对文化传承中断的忧虑和对继承者的期待。最后,通过蜍蛙与志士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处世之道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颇具悲凉和感慨的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遭受屈辱和时代变迁的痛苦感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它既是对历史时代的记录,又是对忠臣精神的赞美,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