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朗读

《故观文建安刘公挽诗四首》是宋代诗人张栻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耻辱的忧愤之情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国家的屈辱应该由臣子来承受,但公家的后代却心不在焉。
我不忍心看到文采绝尽的笔,谁能继续弦音的绵延。
我的精神如今清晰明亮如天空,但我的衣冠却更深地怀恨。
唉叹蜍蛙与志士的命运,生活在这个世上总是一片迷茫。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遭受耻辱的愤怒和忧虑之情。他认为国家的屈辱应该由忠臣来承受,而公家的后代却没有正视这一责任,心不在焉。作者感到痛心的是,他眼睁睁地看着文采绝尽的笔,象征着诗人无法再继续创作传世的诗篇,而又不知道有谁可以继续弦音的绵延,即继续传颂忠臣的事迹和精神。尽管作者的精神状态如今清晰明亮,但他对国家的屈辱和遗憾却更加深刻。他对命运不公的感叹表现在对蜍蛙和志士的比喻上,暗示了生活在这个世上的人们都面临着迷茫和困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楚和忧虑,通过对国家屈辱和时代变迁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忠臣精神的赞颂。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国家的耻辱与公家后代的漠视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作者对国家责任和家族传统的思考。同时,诗人对文采绝尽的笔和断弦的音的形象描绘,抒发了他对文化传承中断的忧虑和对继承者的期待。最后,通过蜍蛙与志士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处世之道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颇具悲凉和感慨的情绪。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遭受屈辱和时代变迁的痛苦感受,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它既是对历史时代的记录,又是对忠臣精神的赞美,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和文化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栻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南宋理宗淳祐初年(1241年)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朗读
()

猜你喜欢

骤雨幡然下,风雷驾疾威。

乌妆巢穴堕,龙挟水云飞。

()
柴门不出蓬生径,暑雨无时水及堂。
辟谷赖君能作客,暂来煎蜜饷桃康。
()

虚飘飘,虚飘飘,水边看海市,云际现天桥。弱柳绵吹径,嫣花锦缀条。

卧云雌霓饮沧海,过眼夕阳低碧霄。虚飘飘,虚飘飘,比人生世犹坚牢。

()
群峭摩天不染埃,凝岚滴翠郁崔嵬。
帘垂飞瀑无人卷,舟引游仙出洞来。
一竅中谁开混沌,三山外亦有蓬莱。
扪萝更间朝真路,夹迳松阴覆绿苔。
()

有美维仙李,孤标见碧梧。高门留雨露,短褐混泥途。

姿悍宁为小,机深或类愚。洗心须贝叶,游艺及摴蒱。

()
居士园门甚处开,傍城犹未著楼台。
门前湖水三千尺,引得沙鸥亦肯来。
()

支离病骨倦泥行,拟向蓬窗睡到明。绕鬓秋蚊故相恼,更求底物是亲情。

()

蚤擅湘中二妙声,一官政尔为亲荣。
倦游未试胸中蕴,苦学徒遗身后名。
踵武世科知有子,尽心色养足生平。

()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

秋风下太清,摇落不堪情。喜有东篱畔,黄金乱吐英。

()
早拂华簪谒冕旒,五更残点便鸣驺。
星沈长乐钟声外,月挂觚棱阙影头。
弱翮讵堪仪振鹭,孤怀终欲信群鸥。
更惭晨坐鸿枢府,容鬓先于省树秋。
()
倚空窗户不曾扃,两眼风烟障翠屏。
西子艳分晴雨倦,伍胥魂激浪涛腥。
鼓箫咽晚难无酒,花柳争春别有亭。
恨掩四时歌舞去,古祠寒玉几竿青。
()

孑然南越去,替尔畏前程。见说路岐嶮,不通车马行。

瘴烟迷海色,岭树带猿声。独向山家宿,多应乡思生。

()

漫掩遗民泣,犹闻上相能。铜驼卧荆棘,铁驷辇金缯。

敢诎蛾眉效,能无鱼目升。人才国本在,冥漠竟谁凭。

()

零露冷汀洲,归鸿度小楼。秋心齐唤起,不止动边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