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意逐淮禽。宋代。强至。定忆婆娑树,双垂满地阴。春风吹社燕,归意逐淮禽。帆落横江尽,门开小院深。先挝大法鼓,续震海潮音。
《送李讲主还维扬》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李讲主离开维扬的场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一系列动作,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归乡的期盼。
诗中的"婆娑树"是一种形态婆娑、枝干垂垂的树木,这里用来形容参天大树的枝叶低垂,遮挡了地面的阳光,给人一种浓郁的阴凉感。"春风吹社燕"描绘了春天微风拂动下燕子在村落中飞翔的景象,这里借以表达了送别者满怀离情,希望燕子能够传达他的归乡之意。"归意逐淮禽"则进一步强调了送别者对归乡的渴望,希望淮河的鸟儿能够传达他的心愿。
"帆落横江尽,门开小院深"这两句描绘了李讲主出发的情景。帆落指的是船帆降下,船只驶离江心,暗示着李讲主即将离开。门开小院深则描述了离别地的景象,门敞开,小院深邃,意味着李讲主即将远离家乡。
最后两句"先挝大法鼓,续震海潮音"通过描写鼓声和潮声,表达了送别者对李讲主的送行之情。大法鼓的声音沉重有力,震撼人心,象征着送行的庄严和祝福,而海潮的声音则代表着离别的哀愁和无尽的远方。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动作为依托,表现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归乡的向往。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物和动作,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人情之间的纠结和复杂,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离别的苦涩和思乡的情感。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