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讲主还维扬

送李讲主还维扬朗读

《送李讲主还维扬》是宋代诗人强至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李讲主离开维扬的场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一系列动作,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归乡的期盼。

诗中的"婆娑树"是一种形态婆娑、枝干垂垂的树木,这里用来形容参天大树的枝叶低垂,遮挡了地面的阳光,给人一种浓郁的阴凉感。"春风吹社燕"描绘了春天微风拂动下燕子在村落中飞翔的景象,这里借以表达了送别者满怀离情,希望燕子能够传达他的归乡之意。"归意逐淮禽"则进一步强调了送别者对归乡的渴望,希望淮河的鸟儿能够传达他的心愿。

"帆落横江尽,门开小院深"这两句描绘了李讲主出发的情景。帆落指的是船帆降下,船只驶离江心,暗示着李讲主即将离开。门开小院深则描述了离别地的景象,门敞开,小院深邃,意味着李讲主即将远离家乡。

最后两句"先挝大法鼓,续震海潮音"通过描写鼓声和潮声,表达了送别者对李讲主的送行之情。大法鼓的声音沉重有力,震撼人心,象征着送行的庄严和祝福,而海潮的声音则代表着离别的哀愁和无尽的远方。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动作为依托,表现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归乡的向往。通过描写细腻的自然景物和动作,诗人成功地表达了人情之间的纠结和复杂,使读者在欣赏诗意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离别的苦涩和思乡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朗读
()

猜你喜欢

笑他思著莼鲈者,却感秋风始去官。

()

汶水衣冠记昔年,明堂一木起扶颠。孙枝竞秀传家学,华鄂联荣握帅权。

西省规摹留阃外,北园风景付樽前。晋阳亲近皆兄弟,行集天朝拱细旃。

()

半春日日雨兼风,野杏官桃到处空。
此树偶留三两朵,依依残影夕阳中。

()

之子瘦策湘竹枝,写我委羽春耕时。鞭索在手横溪湄,看牛饮溪特子随。

开窗卷帘惊见之,有二文殊还自疑。镜中瘦影丝发无,参差又如饮溪牛。

()

山中白鹤高飞去,香蕊空留顶上沙。逸复有姿真欲艳,绝非无骨莫生嗟。

种将小径侵榴火,传入朱门僭杏花。更有幽深难采摘,春衫拂蝶过西家。

()
不隔同年面,真情本弟兄。
人能纯白备,交自始终成。
测管才窥豹,倾江试吸鲸。
吾言蓍蔡验,决矣看飞鸣。
()

晨兴垄亩上,独行嗟踽踽。秋气日澄肃,户牖足高致。

网虫念团扇,箧笥那复试。离兽薮泽深,冥鸿霜露至。

()

青灯斗鼠窥寒砚,落月啼乌送迥笳。江汉置身贫作客,溪山合眼梦还家。

百忧忽忽丹心破,万事悠悠两鬓华。谁与健帆先度鸟,更无留滞向天涯。

()

君不闻天宝年中乐声技,歌舞排场逞新戏。教坊门外揭碑名,锦绣钩栏如鼎沸。

初看散末起家门,衣袖郎当骨格存。咬文嚼字澜翻舌,勾引春风入座温。

()

飘风动三极,霏雪洒烟海。天地倏低昂,虚无变光彩。

梁台空嵲屼,枚马今安在。飞光超忽若游龙,我欲从之问千载。

()

绝顶无云,昨宵有雨。我来此地闻天语。疏钟暝直乱峰回,孤僧晓度寒溪去。

是处青山,前生俦侣。招邀尽入闲庭户。朝朝含笑复含颦,人间相媚争如许。

()
搜山炬火纵横飞,百兽猝起惊且驰。
出明入暗眼光乱,强者或脱弱者悲。
儿郎汹汹山粗匿,杀气随风撼松栎。
宋{左犭右足}韩獹不尽纵,齧索腾陵求赴敌。
()
夜雨晓仅止,前山云未收。
陂田飞宿鹭,社木唤晴鸠。
云里浮图级,滩边贾客舟。
故知山可住,不觉利能谋。
()

渔阳烽火照函关,玉辇匆匆下此山。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

西北有高楼。淡霭残烟渐渐收。几阵凉风生客袖,飕飕。心逐年华衮衮流。

花卉满前头。老懒心情万事休。独倚栏干无一语,回眸。鼓角声中唤起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