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际踏青怜日暖

出自宋代韩维的《又和子华》,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uǐ jì tà qīng lián rì nuǎ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沉阴消尽见春和,初放扁舟溯绿波。
水际踏青怜日暖,林间举白为花多。
狂从田妇窥篱看,醉任家童乔鼓歌。
年少纵欢饶点检,老欢终不挂谁何。
()
消尽扁舟:1.小船。2.编列众舟为一舟。
绿波水际:水边。
踏青:(动)在清明节左右到户外游玩,清明节为踏青节,即春游。
田妇童乔鼓

《又和子华》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欢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豁达乐观态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沉阴消尽见春和,
初放扁舟溯绿波。
水际踏青怜日暖,
林间举白为花多。
狂从田妇窥篱看,
醉任家童乔鼓歌。
年少纵欢饶点检,
老欢终不挂谁何。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欢乐活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的开始,作者描述了沉闷的阴云消散,春光明媚的景象重新出现。初春时节,他乘坐小舟顺着绿波行驶,感受着春天的气息。这里的绿波和扁舟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和诗人的心境,展现了一种宁静和欢乐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人们在水边踏青的情景。他们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畅享春日的暖意。水边的景色美丽如画,花朵盛开,给人以愉悦和赏心悦目之感。这里的水际和林间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场所。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以第三人称的方式描写了农村的田妇和家里的童子。田妇窥视篱笆,家里的童子高兴地击鼓唱歌。这种描写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欢乐和纯真。诗人并不掩饰人们的欢愉,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美好的享受。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年少时,尽情享受欢乐,无所顾忌;而到了老年,依然保持愉悦的心境,不会因为外在的事物而失去快乐。这种豁达乐观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又和子华》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人们的欢乐活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诗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展现了一幅欢乐、宁静的画面,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人生的乐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