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雁寒惊岁晚。宋代。韩维。一夜严风结素波,盍簪宁避晓寒多。范滂揽辔方清俗,墨子回车岂恶歌。云外雁寒惊岁晚,林间鸦语弄春和。知君不久承宽诏,始奈红裙绿酒何。
《景仁如况之闻用歌舞望门而反作此戏之》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夜严风结素波,
盍簪宁避晓寒多。
范滂揽辔方清俗,
墨子回车岂恶歌。
云外雁寒惊岁晚,
林间鸦语弄春和。
知君不久承宽诏,
始奈红裙绿酒何。
诗意:
这首诗以景仁和况的闻名和才华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自身命运的思考。诗中描述了一夜严寒的风吹动湖面的波浪,诗人难以入眠。他将自己比作盍簪(一种头饰),不想避开寒冷的清晨。范滂(范仲淹)揽起马缰,去追求清雅的生活,而墨子(墨翟)则回到车上,不愿意参与世俗的歌舞。寒冷的风中,远处的雁群惊起,提醒着冬天的临近;林间的乌鸦鸣叫,欢快地弄着春天的和鸣。诗人知道自己不久将获得宽大的任命,但他对于红裙和绿酒这些世俗的享受感到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宋代时代背景为基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身身份与命运的思考。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抒发了对于清雅与世俗的反思。诗词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严寒的夜风和湖水波浪,以及雁群和乌鸦的鸣叫,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于时光流转的感叹。范滂和墨子的形象被用来对比诗人自身的选择,范滂追求清雅而不愿参与世俗,而墨子则回到车上拒绝歌舞的邀请。诗人对于自身不久将获得的宽大诏令,却对于红裙和绿酒这些世俗享受感到无奈,表达了他对于世俗荣华的淡然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清雅与世俗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优美,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