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人不解寻根本

出自唐代韩愈的《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àng rén bù jiě xún gēn bě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可烦萝蔓作交加。
傍人不解寻根本,却道新花胜旧花。
()
成为:变成
大树:指东汉冯异。
缠绕:(动)①条状物旋绕在别的物体上:电磁铁的上面~着导线。②纠缠;搅扰。
长藤罗帔幸自枝条:树枝。
树立:建立(抽象的好的事情)。
萝蔓交加:(动)(不同的感情或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风雨~|悲喜~。
根本:(名)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教育是国家的~。[近]基本。②(形)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原因|~措施。[近]基本。③(副)从头到尾;完全(多用于否定):他~没有参加。④(副)彻底:问题已经~解决。

楸树二首

几岁生成为大树,
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
看吐高花万万层。

幸自枝条能树立,
可烦萝蔓作交加。
傍人不解寻根本,
却道新花胜旧花。

译文:

多少年生长成为大树,
一朝被缠绕困住了藤。
谁能帮忙解开那青罗帔,
看到高高的花朵万万层。

幸运的是树干能够挺立,
但是让烦恼的藤蔓交叠。
旁观者不懂得寻找真相,
却说新的花朵胜过旧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楸树被长藤缠绕的景象,通过描写树干和藤蔓的关系,表达了对外在表象和内在本质的思考。

诗人以楸树为喻,揭示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楸树是一个年老的大树,但在韩愈的描写中,它却被一条长藤缠绕住,这条藤蔓给楸树带来了困扰和束缚。诗中的“青罗帔”是指藤蔓,藤蔓缠住了树干,隐喻了困扰和束缚。

诗人对于困扰和束缚的描述充满了痛苦和无奈,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反思。树干能够挺立,表明了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它们可以抵抗外部的困扰和侵害。然而,藤蔓的交叠让树干的自由受到了限制,也让在旁观者眼中,看到的只是藤蔓上新的花朵,而忽视了树干的本质。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楸树和藤蔓的形象,探讨了存在于生活中的束缚和无奈。他认为旁观者只看表面现象,不去寻求事物的真相,以至于错误地认为新花更胜旧花。这表达了诗人对于幼稚和浅薄观点的批判,也反映出他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抒发真情实感,通过楸树和藤蔓的对比,表达了自由和束缚的对立。诗人对于生活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度洞察,使得这首诗更具有深邃的意蕴,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