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贶谬所当。宋代。韩维。鸣蝉忽以急,夏景晏林塘。不知何山雨,飒然送微凉。荷茭忽翻倒,四散飘暗香。清渠决决流,碧色浸稻身。零落堕林实,琐碎开水芳。公来必乘晚,散步方徜徉。箫鼓不从后,笔牍常在旁。游鱼自成族,飞鸟不乱行。周览时景佳,郁穆发新章。何意蓬荜士,传贶谬所当。时方苦炎暵,汗下挥其滂。三复大雅作,清风肃衣裳。
《和晏相公西湖》是宋代韩维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西湖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友人晏相公的思念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的西湖为背景,描绘了一系列自然景物和场景的变化,展现了夏日的静谧、凉爽与美丽。
诗人首先描述了鸣蝉声忽然加快的情景,以此引发读者对夏日的感知。接着,他描绘了晏林塘的景色,用暗示的方式表达了晏相公的忧郁情绪。诗中提到的“何山雨”语焉不详,使人感到一种神秘而凉爽的感觉。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荷茭倒下的情景,暗示了夏日微风的拂动。四散飘出的暗香,使整个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气息。清渠缓缓流淌,碧绿的水色渗透到稻田中。这里诗人用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树叶的零落和水中花朵的繁茂,形容了林间的景色琐碎而细腻。晚上,晏相公常常来到这里散步,享受这宁静的时光。箫鼓声不时传来,而书籍常在旁边,暗示了晏相公对文学和音乐的热爱。
诗人接着用游鱼自成族、飞鸟有序飞行的景象,形容了西湖的生态和秩序。他继续欣赏着这美景,感叹着周围景色的佳丽,以及朝代的荣华。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传颂他的才华,使他的作品流传下来。
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西湖的美景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晏相公的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幅静谧、凉爽的夏日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了夏日的美好与宁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文译文:
鸣蝉忽然鸣叫急促,
夏日景色宁静晏然。
不知何处有山雨,
清风送来微凉之感。
荷茭翻倒飘香气,
暗香四散满空中。
清澈的溪水缓缓流淌,
碧绿的水色映照稻田。
树叶零落满地实,
水中花朵点缀水芳。
晏相公常在黄昏来此,
漫步于此陶醉其中。
箫鼓声不时传来耳畔,
书籍常在身旁边。
游鱼成群自在畅游,
飞鸟有序飞翔行。
周围美景令人陶醉,
心情舒畅发展,新篇章展开。
诗人希望能够成为一位虽然身处荒芜之地,但却能传承文化使之发扬光大的人。诗人感叹着当时社会的困苦和炎热的环境,他流下了汗水,挥洒着滂沱的热情。然而,他仍然三番复诵他的雅作,以期能够在清风下得到肃穆的衣裳。
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西湖的美景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晏相公的思念之情。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凉爽的夏日世界,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和个人才华的渴望,表达了他希望能够成为一位能够传扬文化的人的心愿。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