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秋光全冷淡

出自宋代韩维的《桃花菊》,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bù shǐ qiū guāng quán lěng dà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谁测天工造化情,巧将红粉傅金英。
武陵溪上分佳色,陶令篱边得异名。
不使秋光全冷淡,却教阳艳再鲜明。
瓮头消息香醪熟,何必黄花便可倾。
()
天工:天工tiāngōng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艺
红粉:1.妇女化妆用的胭脂和粉2.旧时借指年轻妇女,美女。3.指火药。
佳色异名:名称不同。别称,别名。指人的外号。
冷淡:(形)不热闹;不兴盛:生意~。②(形)对人或事没有热情,毫不关心:态度~。[近]冷漠。[反]热情。③(动)使别人受到不热情的待遇:要好好招呼,别~客人。
鲜明:(形)①光彩明亮。[近]鲜艳。②明确;不含糊:主题~。[近]分明。[反]含混|含糊。
消息:(名)①传出或听到的有关人或事物的情况:互通~|打探~。②特指报刊、电台等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新华社~。
黄花:1.指菊花。2.黄花菜的花,金针菜的通称。3.有经过性行为的女性。
可倾

《桃花菊》是宋代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谁能测度天地创造的奇妙,巧妙地将红粉涂抹在金英上。武陵溪上分布着各种美丽的花色,陶令的篱笆边也得到了独特的名声。它们不让秋天的光景显得全然冷淡,却让阳光的明媚再次绚烂。瓮头里的美酒已经酿得香甜可口,何必再寻找黄花来倾倒。

诗意:
这首诗以桃花和菊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作者关注天地间的造化奇妙,以桃花和菊花来象征人造美和自然美。他认为人的艺术创作应当巧妙地将红粉涂抹在金英上,即通过艺术手法将美丽呈现。同时,作者也注意到自然界的美丽,武陵溪上的花花草草和陶令的篱笆边都得到了特殊的名声。他认为这些自然美不仅不会让秋天的光景显得冷淡,反而让阳光的明媚更加绚烂。最后,作者提到瓮头里的美酒已经酿得香甜可口,暗示人们不必再寻找其他事物来追求美好。

赏析:
《桃花菊》通过对桃花和菊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理解和赞美。诗中的桃花和菊花成为表达美的媒介,通过这些花朵的形象,作者展示出自然界的美丽和人的艺术创作的巧妙。武陵溪上的花色和陶令的篱笆边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名声,显示了自然景物的鲜艳和人的艺术创作的成就。同时,作者也强调了自然美和人造美的互补关系,认为自然美不仅不会黯淡人造美,反而会增添其明媚的光彩。最后,作者提到瓮头里的美酒,以寓意的方式暗示人们在追求美好时不必过分追求外在的事物,内心的满足和平和的心境才是真正的美好。

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追求和思考。通过对桃花和菊花的描绘,诗词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人的艺术创作的巧妙,同时体现了自然美和人造美的互补关系。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给人以美好的心境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