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间明月涌金杯。宋代。韩维。世情未免歌红粉,道韵无妨寄白云。归路看花应更好,林间明月涌金杯。
《和杜孝锡展江亭三首》是宋代诗人韩维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世情和道韵,以及展现归途中花景和明月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世情未免歌红粉,
道韵无妨寄白云。
归路看花应更好,
林间明月涌金杯。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世情和道韵作为主题,诗人通过对这两个主题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红尘世界的感慨和对超脱尘俗的追求。
诗的开头,“世情未免歌红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的歌舞红尘的感叹和思考。这里的“世情”指的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歌红粉”则是指繁华喧嚣的世俗生活。诗人或许认为,红尘世界虽然美丽动人,却也无法逃脱其中的迷惑和束缚。
接着,诗人写道,“道韵无妨寄白云”,表达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推崇和追求。这里的“道”指的是超越世俗的道家哲学,而“韵”则是指诗歌的意境和韵律。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寄托于高远的白云之上,表达了对超脱尘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归路看花应更好,林间明月涌金杯”,描绘了归途中的美景。诗人在归途中欣赏着盛开的花朵和明亮的月光,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里的“归路”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归宿,而花和明月则是象征着美好和纯洁的事物。诗人通过这些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抵触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世情和道韵、归途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红尘世界的矛盾感叹和对超脱尘俗的向往。诗人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呈现了一种对内心追求的诗意。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