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消倚拖前。宋代。韩维。炎日来休骑,红尘喜放船。波平凉洗马,树净晚吟蝉。风至披襟后,云消倚拖前。潭心见华月,归意一留连。
《晚过邻几官舍三首》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经过邻近的官舍所感受到的一系列景物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留连之情。
译文:
夕阳西下我停马,
尘世纷扰船自发。
平静波面洗马蹄,
夜幕降临树清晰。
微风吹来拂衣襟,
云烟消散倚窗前。
湖潭心中闪华月,
归意无限留连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经过邻近的官舍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喜悦和不舍离去之情。
首先,诗人在第一句中提到“夕阳西下我停马”,表达了作者在夕阳西下的时刻停下马来。这一情景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尘世纷扰船自发”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开尘世纷扰的喜悦之情。船只自发地驶向远方,似乎象征着诗人对离开尘世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第三、四句描述了平静的波面和夜幕降临时清晰的树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中的宁静氛围。
然后,诗人写道“微风吹来拂衣襟”,描绘了微风拂过衣襟的情景。这里的微风和拂衣襟的动作,使人感受到一种轻盈、舒适的感觉。
接着,诗中出现了“云烟消散倚窗前”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眺望窗外时,云烟消散的美丽景色。这里的云烟消散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烦恼、纷扰的解脱,带给人们一种宁静、清净的心境。
最后,诗人写道“湖潭心中闪华月”,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湖潭中闪烁的明月的感慨。这里的明月可以被视为诗人内心中的理想或追求,同时也象征着归途中的指引和希望。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喜悦、留连和对离去的不舍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与自然景物的情感交融,传达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意境。整首诗意蕴涵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