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携歌管逐双旌。宋代。韩维。应为开门近太清,故携歌管逐双旌。酒逢欢后宁论量,语到真时不属情。木叶吟风千籁作,菊丛含雨万珠明。知公几案常丰暇,诗思如泉日夜生。
《再和二首》是宋代韩维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因为门户靠近太清宫,所以我带着歌声和乐器追随双旌。酒过欢场之后,无需计较量度,言语在真实时刻无法表达情感。树叶在风中吟唱,千万声音如微风中的琴音;菊花丛中含着雨水,万朵花瓣闪烁着明亮的光芒。知道你常常有闲暇之余,书案上的诗思像泉水一样日夜涌现。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作者的情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情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赏析:
《再和二首》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写树叶吟风和菊丛含雨等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美的追求。诗中提到的开门近太清,歌管逐双旌,暗示着作者应邀参加某种场合,以音乐和歌声来追随,传达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共同的兴趣爱好。
诗词中的"酒逢欢后宁论量,语到真时不属情"表达了作者对真实情感的追求和对言语的局限性的认识。在欢乐之后,不需要过多计较和衡量,真正的情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只有在真实的时刻,情感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最后两句"知公几案常丰暇,诗思如泉日夜生"则表达了作者对知交朋友的思念和对创作的热情。作者赞赏朋友生活闲暇、诗思泉涌,表示对朋友的羡慕和欣赏,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渴望和不断涌现的灵感。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人生和诗歌创作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情趣和审美情感。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