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兴嘉雨遍群州。宋代。王珪。页旱连春与俗忧,忽兴嘉雨遍群州。郊禾薿薿青如积,宫瓦差差翟欲流。良弼为霖辜宿望,神僧作雾应精求。西成喜有登年修,況此新晴见黍秋。
《依韵和元参政喜雨四首》是宋代文人王珪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喜雨的场景,表达了人们对于旱情的担忧和对雨水的盼望,以及雨后大地的生机勃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页旱连春与俗忧,
忽兴嘉雨遍群州。
郊禾薿薿青如积,
宫瓦差差翟欲流。
良弼为霖辜宿望,
神僧作雾应精求。
西成喜有登年修,
況此新晴见黍秋。
这首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人们对于旱情的担忧和渴望雨水的心情。第一句“页旱连春与俗忧”,表明连续的旱情让人们忧虑不安,渴望春天的雨水。接着,诗中突然出现了“嘉雨遍群州”,意味着喜庆的雨水遍及整个州县,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接下来的两句“郊禾薿薿青如积,宫瓦差差翟欲流”,通过描绘郊野的禾苗翠绿生长和宫殿屋瓦上的雨水滴落,表现出雨水的丰沛。禾苗翠绿、雨水滴落的描绘形象生动,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
随后的两句“良弼为霖辜宿望,神僧作雾应精求”,表达了人们对于雨水的期盼与祈求。良弼和神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阶层,都在期待雨水的降临,以解除旱情和干旱所带来的困扰。
最后两句“西成喜有登年修,況此新晴见黍秋”,以“新晴见黍秋”来寄托更多的希望。雨后的晴朗天空见证了秋天的丰收,寓意着人们对于未来的美好展望。
整首诗词通过对雨水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于旱情的担忧、对雨水的渴望和对丰收的希望。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形象的描写和隐喻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雨水带来的喜悦和生机。同时,诗中也融入了社会上不同阶层对于雨水的期盼,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依赖。整体而言,这首诗词既表达了情感,又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
王珪。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王珪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少所建明,时称“三旨相公”。原有文集百卷,已佚。《四库全书》辑有《华阳集》四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