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卑职易称

出自明代杨基的《与陈时敏别》,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ān bēi zhí yì chēng,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近别会有期,远别易惨凄。
一人失意行,众宾颜色低。
相顾各无语,握手立大堤。
白沙飞轻烟,赤草漫路蹊。
灶户八九家,皮肉瘦且黧。
再拜谒官长,鹄立无所赍。
孤厅如荒邮,壁落新补泥。
日没官吏散,角角野雉啼。
归来对寒灯,儿女相孩提。
虽云去乡国,喜不闻鼓鼙。
官卑职易称,牛刀用割鸡。
回首华亭鹤,月白露凄凄。
()
有期,易惨凄,一人,失意,众宾,颜色,相顾,无语,握手,大堤,轻烟

《与陈时敏别》是明代杨基所作的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近别会有期,远别易惨凄。
一人失意行,众宾颜色低。
相顾各无语,握手立大堤。
白沙飞轻烟,赤草漫路蹊。
灶户八九家,皮肉瘦且黧。
再拜谒官长,鹄立无所赍。
孤厅如荒邮,壁落新补泥。
日没官吏散,角角野雉啼。
归来对寒灯,儿女相孩提。
虽云去乡国,喜不闻鼓鼙。
官卑职易称,牛刀用割鸡。
回首华亭鹤,月白露凄凄。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离故乡的感受。诗人与陈时敏分别在即,近处的分别还有再见的希望,但远离的离别却更加凄凉。一个人离开时感到失意,众人的表情都沉重。彼此相对无言,只能握手站在大堤上。白色的沙土飘起轻烟,红色的草丛覆盖着小路。家中的灶户只剩下八九户,人们的皮肉瘦弱而黧黑。再次拜见官长,却无礼物可赠送。空荡的厅堂像一座废弃的邮局,墙壁上新添了一层补上的泥土。太阳下山,官吏们散去,角角野雉开始啼叫。回到家中,面对寒冷的灯光,儿女们相互扶持。虽然离开了故乡,但却喜欢不再听到鼓声和战鼙声。官位虽然卑微,职业却容易被称颂,就像用牛刀来割鸡一样。回首望去,华亭上的仙鹤,在月光下显得苍凉,露水洒在身上,更增添了凄凉的意境。

赏析:
《与陈时敏别》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离故乡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词中使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如白沙、赤草、灶户、华亭鹤等,这些景物形象生动,增强了诗词的感染力。诗中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如官卑职易称、牛刀用割鸡等,展示了作者对官场和社会的见解。整首诗词情感真挚,用词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