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谋弃两河

出自宋代张元干的《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uí móu qì liǎng hé,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贼马环京洛,朝廷尚议和。
伤心闻徇地,痛恨竞投戈。
始望全三镇,谁谋弃两河
群凶未葅醢,吾合老江波。
()
朝廷:(名)①君主时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地方。②以君主为首的中央统治机构。
议和:(动)进行和平谈判;通过谈判,结束战争。
伤心:因遇到不顺心或不幸的事情而心里感到悲伤、难受。
徇地痛恨:(动)深切地憎恨:随地吐痰的行为实在令人~。[近]憎恨。[反]热爱|喜爱。
竞投:以竞争的方式投标或参与拍卖。
始望两河: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宋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
群凶葅醢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是宋代张元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中文译文:
贼马环京洛,
朝廷尚议和。
伤心闻徇地,
痛恨竞投戈。
始望全三镇,
谁谋弃两河。
群凶未葅醢,
吾合老江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作者对当时乱世局势的感慨和忧虑。

诗首写道:“贼马环京洛”,形容贼寇四处侵扰,使得京洛(指京城和洛阳)周围的地区充满了战乱和不安。接着,诗中提到“朝廷尚议和”,表明朝廷正在讨论和谈的问题,显示出和平的期望。

然而,“伤心闻徇地,痛恨竞投戈”,作者听到战乱的消息,感到心痛和愤恨。他对于人们纷纷投身战争,参与杀戮感到痛恨,因为他深知战争只会带来更多的伤害和苦难。

接下来的两句“始望全三镇,谁谋弃两河”,表达了作者最初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保护三镇(指北方的三个重要军事要地),而不愿放弃两河(指黄河和淮河流域)的愿望。这里反映出作者对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渴望。

最后两句“群凶未葅醢,吾合老江波”,表明当时的乱世局势下,仇恨尚未平息,作者表示自己愿意继续留在江波之地,守护家园,与时俱老。

整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于乱世的忧虑和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战乱和杀戮的痛恨。通过对当时时局的观察和思考,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统一、和平安宁的渴望,并表明了自己守护家园的决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张元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