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后不相闻

出自宋代汪元量的《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ù hòu bù xiāng wé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木老西天去,袈裟说梵文。
生前从此别,去后不相闻
忍听北方雁,愁看西域云。
永怀心未已,梁月白纷纷。
()
袈裟: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梵文:一种古印度文字。可溯至公元前第七、八世纪。或因受中东阿拉米字母的影响而产生,为天城体等多种文字之前身。标音节,从左至右书写。

诗词:《瀛国公入西域为僧号木波讲师》
朝代:宋代
作者:汪元量

译文:
瀛国公前往西域成为一位名叫木波的佛学讲师,
与僧人们一同穿越西天,传授梵文经典。
在离世的时刻,与众生永别,
离去后再也无法听到他的声音。
他忍受着北方雁的呼唤,
忧虑着西域的云彩。
他的心念永远未曾停歇,
就像梁月洁白无瑕。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瀛国公(汪元量)成为僧人后,前往西域传教的情景。他在西域度过了一段时间,与僧人们一起学习梵文经典,传播佛法。然而,在他生命的尽头,他与世界永别,离去后再也无法听到他的声音。诗中表达了他对离开北方、到达西域的忧虑和不舍之情,北方雁的鸣叫和西域的云彩成为他内心感受的象征。尽管他已经离去,但他的思念和对佛法的追求仍然在心中持久存在,就像梁月洁白无瑕一样纯净。这首诗唤起人们对于离别、追求和永恒的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