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三千珠履客。宋代。汪元量。田文夜半至函关,鸡未鸣时去路难。不是三千珠履客,如何秦地得生还。
诗词:《函谷关》
作者:汪元量(宋代)
诗意与赏析:
《函谷关》是宋代文人汪元量的作品,抒发了他对于历史名关函谷关的思索和敬意。诗中描绘了一个夜半时分,田文(诗人自称)来到函谷关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这个地方的艰险和危险的认识。
诗中的第一句“田文夜半至函关”,表明了诗人身处在夜晚的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关隘,位于陕西省,是通往秦地的必经之路。夜晚的函谷关显得格外沉寂和险恶,这种冷寂与危机感通过作者的描写得以传达。
接下来的两句“鸡未鸣时去路难,不是三千珠履客”,进一步强调了函谷关的险要。在古代,函谷关实行了严格的闭关政策,凌晨之前是禁止通行的,因此在这个时刻通过关口是非常困难的。而“三千珠履客”指的是穿着珍贵鞋履的贵族,暗示了只有富有勇气和智慧的人才能够顺利通过这座关隘。
最后一句“如何秦地得生还”,表达了诗人对于通过函谷关前往秦地的艰险和未知的担忧。秦地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地带,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但同时也被视为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地方。诗人提出了疑问,暗示了前行的困难与风险。
这首诗通过函谷关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和地理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们面对险阻和未知时的勇气与智慧。它既是对函谷关这一重要历史地标的赞美,也是对人们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的讴歌。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