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要拣秀才人。宋代。汪元量。北师要讨撒花银,官府行移逼市民。丞相伯颜犹有语,学中要拣秀才人。
《醉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汪元量。这首诗描绘了北方的一幕景象,以及官府对市民的严苛行政。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醉歌》的中文译文:
北方的学府要讨撒花银,
官府的行政迫使市民移居。
丞相伯颜依然有话要说,
学中必须挑选出优秀的才人。
诗意和赏析:
《醉歌》以北方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官府的行政手段对市民的影响,以及丞相伯颜对学子的要求,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诗中提到了“北师要讨撒花银”,暗示了北方的学府要征收学费,这种现象使得许多家庭负担沉重。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情况,即普通人们为了接受教育而面临经济压力。这种现象对于一些有才华的人来说,可能成为他们进入学府深造的阻碍。
其次,诗中描述了官府行政的强制性质,迫使市民们移居。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时期官府的过度干预和控制,对民众生活造成了困扰。作者通过这种描写,抨击了当时官府的行政手段,暗示了对社会不公的不满。
最后,诗中提到丞相伯颜对学中必须挑选优秀才人的要求。这表明了当时士人入仕的压力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丞相伯颜的话语显示了对于才学的重视,也暗示了作者对于人才选拔的期望和呼吁。
综上所述,《醉歌》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竞争激烈的现象,同时表达了对于优秀人才的追求和对社会公平的期望。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思想价值。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